如果问西刘庄村群众:世上真有会下金蛋的母鸡吗?他们会自豪地回答:当然,我们的互助社就是!
西刘庄位于叶县西南部常村镇的偏远山区,全村5个自然村886口人,只有600多亩耕地,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2007年2月,由国家扶贫办和财政部实施的扶贫资金互助社试点项目落户西刘庄,给这里带来了改变。
“县里给了10万元的本金,187户群众自愿交纳互助金入社,还海选出了5人的理事会。”4月28日,西刘庄村支书刘随伸回忆起互助社成立时的情景,“入社农户可以借到相当于自己交纳互助金数额10倍的借款,这为许多人解了燃眉之急。”他说。
今年75岁的村民李运发当时交了200元互助金,随即借了2000元,买了一头老母猪,到年底两窝猪崽儿就卖了1.5万元。几年下来,李老汉不仅盖起了5间新房,娶了儿媳妇儿,今年正月还给儿子买来一辆跑运输的大卡车。
77岁的孔繁花和老伴是一对辛勤的养蜂人。一次几千元的借款,足够他们轻松租车,每年春天带着蜜蜂到全省各地追逐花期。如今老两口也为子女做生意挣足了本钱。
41岁的刘艳丽则靠每年借款养羊赚钱,除了支付年迈婆婆和两个上学孩子的花销,并有盈余用于改善全家人的生活。
在互助资金的支持下,西刘庄青壮劳力外出打工,留守老弱喂猪喂鸡、养牛养羊,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挣钱门路。
“互助社就像一只会下金蛋的老母鸡,在帮助群众的同时,自己也在发展壮大。”刘随伸感慨。7年来,该村互助社本金膨胀到了38万元,借出款项847笔;入社农户增加到了214户,占全村总数的95%。
西刘庄的成功,引来其他贫困村竞相效仿。截至2013年年底,叶县有70个贫困村成立了互助社,入社农户近8000户,吸纳互助金200多万元。
“手续简便是互助社吸引农户的最大特点。”叶县扶贫办主任潘德明说,互助社以国家扶贫资金为依托,以自愿入社、有偿借款、边借边还、滚动发展的方式运行,社员只要取得五户联保,说明生产用途,就能在每月固定的日子取得借款。
“不跨村、不吸储、不分红,是互助社与农村商业金融的显著区别。”潘德明说,扶贫部门为互助社运行设计了科学严谨的工作流程,建立了严格的财务监督和公示制度,保证了互助资金的安全运行和高效利用。据统计,2007年至今,该县财政已累计投入本金1400多万元,为入社农户放款8500多万元,相当于本金转了6圈,户均年增收近2000元。
“互助资金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解决了农村最困难群体的生计和发展问题。”叶县县委书记闫廷瑞认为,互助社这只“神奇的母鸡”,不仅产下了群众脱贫致富的“金蛋”,还带来了农民民主管理素质提高,农村社会风气转好,党群、干群关系加深等效应。
眼下,被国家扶贫办誉为“叶县模式”的资金互助社,已在全国推广,我省的49个贫困县更是纷纷赶到叶县取经。而叶县则打算明年把互助社发展到第100个贫困村。
“让它给群众产下更多更大的‘金蛋’。”闫廷瑞说。
(记者 张华君 丁新科 王昺南 通讯员 范长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