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浩浩现在很健康,已经牙牙学语了。”昨日,新乡的张先生给东方今报打来电话报喜。原来,今年1月3日,当时2个月大的浩浩因患心衰急需转到郑州治疗。东方今报记者全程帮忙联系,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重症病人转运服务中心第一时间派出急救车,将浩浩接到郑州,保证了浩浩的救治,如今康复很好。
“重症病人转运服务是医院发扬焦裕禄精神、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具体行动。”郑大一附院院长阚全程介绍,焦裕禄生前的最后53天,就是在郑大一附院度过的。
【记录】
焦裕禄以普通患者身份住院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开展以来,郑大一附院结合焦裕禄生前在该院住院的情况,精心拍摄了纪录片《焦裕禄最后的53天——追忆焦裕禄在郑大一附院治疗的日子》,通过该院当年治疗、护理焦裕禄的四位医护人员段芳龄、郭蓬芝、杨璧卿、樊镜珍的珍贵回忆和讲述,展现了焦裕禄同志病情加重后转到该院接受治疗时的感人细节。
“兰考就是我的家,走得再远,你能不关心你家里的事?!”这句话,郑大一附院75岁的老专家杨璧卿记了半个世纪。
时光追忆到1964年,时任医院内西消化内科病区住院医师的杨璧卿,正是焦裕禄的管床大夫。当时,焦裕禄以一位普通患者的身份住院,从没提过任何特殊要求与照顾。几天后,他们还是从成群结队来探病的老百姓口里得知,这位患者竟然是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
疼得满头大汗也从不提啥要求
“焦裕禄大大的眼睛,瘦瘦高高的个子,喜欢披着衣服,当时已瘦得皮包骨。”杨璧卿回忆道。
焦裕禄来到医院就已确诊肝癌晚期并腹腔、全身皮肤结节转移,当时都下了病危通知书,生命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查房的时候,经常看到他疼得满头大汗,可是他啥要求也不提,也从来不问自己的病情。”杨璧卿说,那时,她和同事私下里议论,这人真坚强。
不点营养餐就吃稀饭面条
樊镜珍,时任内西消化内科病区护士长。她说,当时医院里也有营养餐,她们常说“书记你报饭时报好点,增加营养”。
但焦裕禄从来都不同意,每次都是稀饭面条。老百姓们念着焦裕禄的身体,挎着篮子送来鸡蛋等营养品,也被他婉言谢绝,他让老百姓回家拿鸡蛋换点盐什么的贴补家用。
要求把止疼针让给更需要的病人
83岁的郭蓬芝,当时是焦裕禄的主管大夫。她回忆道,肝疼痛是持续不断的,很多时候看焦书记疼得厉害,就建议给他打止疼针。但当时(吗啡)很缺,一个病区只有两三针。焦裕禄都拒绝打止疼针,而是要求将药留给更需要的患者。
郭蓬芝说,如果要说“特殊照顾”,医院的照顾就是在焦裕禄病房放了一把藤椅。因为疼痛,焦裕禄经常用右手紧紧按住肝部,胳膊肘则顶住藤椅扶手,没多久,藤椅的扶手就被顶了个洞。
尽管如此痛苦,行动已经非常困难,但只要见到医生、护士进门,焦裕禄总是尽量起身迎一下,对谁都没有一点架子。
为了让焦裕禄少受一些痛苦,医护人员再去他病房,都会疾步走到病床边,赶紧先摆手“焦书记,你别动别动。”
【践行】
发扬焦裕禄精神以病人为中心
“他任何时候都心系群众,敢于和困难、同疾病作斗争的奋斗精神,以及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在我院职工和社会群体中引起了良好的精神共振。”郑大一附院党委书记张水军说,治病期间,焦裕禄同志仍然心系兰考人民,牵挂百姓冷暖疾苦,不屈不挠与疾病抗争,使全院医护人员进一步领会了焦裕禄精神的实质。
“对于医院来说,发扬焦裕禄精神就是抓服务和谋发展,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都要体现在为病人服务上。”郑大一附院院长阚全程说,医院将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在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医疗流程、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加快和完善医院信息化建设上下功夫。
【落实】
重症病人转运服务中心免费转运患者
今年1月,郑大一附院设立了重症病人转运服务中心,24小时专人值班,配备了两辆奔驰专用车,每辆车上都配备了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等设备。郑大一附院急救中心副主任医师兰超介绍,3个月两辆救护车已经跑了20万公里。“最远的患者是从南京接过来的,这项服务是完全免费的,只需要拨打我们的24小时热线就可以了,就是要方便老百姓。”
除此之外,郑大一附院还成立了农村患者服务中心,协助农民患者办理入院相关手续。推进专科专病门诊建设,充分发挥先进医疗设备的作用,实行弹性工作制,解决患者就诊过程中的瓶颈问题,缩短门诊患者等候时间和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院后延伸优质服务至患者家庭,成立回访中心,及时了解出院病人康复状况,征求病人和家属对医院管理、医疗质量、服务、行风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成立患者投诉中心,实行首问负责制。
在大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良好风气下,今年第一季度该院的总诊疗人数、出院病人数、住院病人手术台数较去年第一季度具有显著提高。门诊诊疗人数由865352上升为986678,增加了14%;出院病人数由62468上升到71526,增加了近15%。
院长阚全程表示:“我们力争为病人服务好,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扎实,取得‘三好一满意’的效果,也就是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使百姓放心、群众满意。”
□东方今报记者 董彩红 通讯员 曹咏/文 记者 沈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