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怀忧患之心是每个干部的“必修课”
2014-12-08 16:20:39   豫闻网   评论:0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纵古揽今,历代明君贤臣寻求国家长治久安的治国之道和为政之道,无一背离“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春秋初期,齐桓公痛批先主“戎马待游车之弊”,才得以“尊王攘夷”,未雨绸缪;战国时代,天下混战,孟子挥毫写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东汉末年,战乱动荡,戎马半生的曹操“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焦裕禄一生忧国忧民,临终前仍不忘要求组织“把我运回兰考”,“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千百年历史所沉淀的生存智慧结晶,是维持国家稳定、促进社会进步和实现民族复兴的源动力。我们党诞生于政治黑暗和吏治腐败的军阀混战年代,是一个饱经忧患的党,从毛泽东带领四万万同胞为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而斗争,到如今全党上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都反复强调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警醒广大党员干部“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保持高度的忧患意识,争当“拓路者”。

  “天下稍安,尤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致丧败。”改革开放的成果虽然喜人,但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坎坷而曲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可是有些干部却深陷“为官不为”的怪圈,只做“太平官”、“潇洒官”,群众需求不问、群众上访不理,俨然一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势,“养老干部”越来越多,真抓实干的干部越来越少。党内领导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自觉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作风,摒弃骄奢淫逸、铺张浪费和得过且过的官场坏习气。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对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来说,“民”乃国之本,功过是非,民心为镜,须谨记失“民心”则失“天下”。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深入群众,体察民情,常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利民之策。常怀忧患意识,以为民谋利为己任,任劳任怨,善于发现和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让党和国家深深植根于神州大地沃土之上,才能与群众保持切不断的血肉联系,才能保国之根本不动摇。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治国必先治党,党纪党规严于国法。从目前作风建设的良好形势来看,对“四风”问题的零容忍是依法治国背景下的“中国式抉择”。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得大批官员落马、官场人人自危,群众拍手称快,起到了惊人的成效,肃清了官场风气。但是,作风建设远不能止于此。党和国家都应该保持高度警惕,须知“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在国家治理的进程中,我们党既要有忧民之安危冷暖的温润柔情,又要有忧国之兴衰成败的铁腕勇气,坚持将作风建设纳入常态化,防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白雪)

责任编辑:news  来自:豫闻网综合

相关热词搜索:必修课 干部

上一篇: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是领导干部的“导航仪”
下一篇:错的理解不一定错的使用

分享到: 收藏

内容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