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占巴
干部下基层,不下队,下队不下车,一阵尘土飞扬,三言两语找镜头。
这段速写干部下基层的顺口溜,是我在人民日报看过一篇“下基层不该有的“特写镜头”一文后的真切感受,在如今的基层,老百姓都对干部下基层的了解程度同我一样,地方新闻播放领导干部下基层了,可下到哪里?群众不晓得。在有些地方,群众没有见过县级部门局领导,乡镇干部也是不常见,有事只得求村干部。甚至有些地方干部包村多年,临走时群众不认识,有些地方干部下队下村来,一排豪车阵势,一簇人前后相拥,墨镜公文包,群众见到了,却插不上话,问不出问题,更不要说这些干部能为群众办实事。究其根本之疾,还是源自干部下基层时心态不正,“庸懒散”的思想作祟,使得群众与干部之间的距离,隔了一座又一座山。然如何治疗,还需脚踏实地,用双手为群众办事,用双脚为群众跑路,涉水爬山,与群众融为一片。
就干部本身而言,庸懒散是连带效应从上至下。
1.“庸”,即个别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缺乏“领头羊”的领导能力和勤恳态度,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学习、不研究当下大环境的政策,不深入分析本地区群众的生活百态,落实上级部署隔三岔五,不愿走基层、深入一线、面对面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问题,习惯遥控指挥,凭经验、想当然干事,指挥有误,为了应付政策而应付群众,造成了指令拥堵,下属跟着昏庸。
2.“懒”,即“领头羊”庸的不作为,使得下属少数干部上班消极颓废、干群感情淡薄,服务意识不强,接待群众精神不振、了解到群众的困难问题绕道走,遇到群众的疾苦不想方设法,反而逃避熟视无睹,不愿担当、没有作为、毫无公仆精神可言。
3.“散”,即有的干部上班不坐办公室,坐在办公室关大门,毫无大局意识差,不讲规矩、不守制度;俨然一副“老油条”的派头,松松垮垮、嬉皮笑脸、不在状态、迟到早退、上班开会玩手机、打游戏、逛淘宝,看到领导精神百倍,看到群众苦脸相对,这样的不作为,群众如何满意?
站在干群关系的角度来看待,庸懒散是可怕的。不是笔者危言耸听。群众是不懂理论,也不会关心大道理和规范制度,反而他们最希望看到的是,干部下基层下队时,是朴素的、和蔼的、宽容的、理解他们的...最容易认可的,还是干部说着大白话,在田间地头和他们一起拉家常,聊困难,确确实实的用双手为他们办事,用双脚为他们跑路。最想看到的还是像兰辉一样的局长,甘为一枚铺路的石子,为群众铸就康庄大道;像毕世祥一样一年跑十几万公里,把群众疾苦当成自己的家事去解决;像菊美多吉一样,奔走在雪域高原的深处,不畏艰险,只为给群众办一份医保...最不想看到的也就是领导架子大,干部苦着脸,困难无处诉!
藏族有句谚语:“现在偷针,将来偷牦牛”。比喻人犯错习惯了,将来会犯更大的错!作为干部应该时刻牢记这句谚语,人民群众的公仆必须摆正心态,端正位置,现在你有庸懒散,将来就有可能走向腐败犯罪。因此,杜绝“庸懒散”势在必行,不能光靠宣传、呼吁,坐坐样子还是做做样子。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实干兴邦!这句就是干部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法宝。对于国家如此,对于基层也如此,干部应该时刻清晰的认识到干群关系就是血肉关系,干群感情就是鱼水感情,如果出了问题,那问题也就是我们的干部得了上述的三种恶疾,久病入髓,想立竿见影的药到病除,自然不可能,然而爬山涉水看到群众的真心,也非易事,要记住“为人民服务”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