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贵州选派5.6万余名机关干部,成建制组建1.16万个驻村工作组驻村帮扶。广大驻村干部自带行李、炊具,沉入基层,吃住在农村、工作在农村,把脚印“印”到农家,把党的温暖传递到每一位群众心里,成为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中国经济信息网9月1日)
今年以来,水城县推行以“夜访、夜问、夜解”的群众工作法,驻村干部把服务时间延伸至夜晚,走村入户,与群众谈心“访”情、寻计“问”策、答疑“解”惑。目前,全县驻村干部主动走访农家1.2万户,代理服务事项1000多件。如今,在当地群众眼中,这些驻村干部,“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走基层”活动,是省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一项重大活动。“走基层”活动主要包括:集中走访基层听民意、化解矛盾纠纷促民和、多办实事好事解民难、建强基层组织聚民心。
但值得警惕的是,我们有的党员干部把走基层当做了形式主义,走基层只是作作秀,在老百姓面前摆摆样子,回单位向领导交差,也应付了上级检查;有的党员干部到基层,根本不能深入下去,而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只见车轮子转;有的党员干部走基层,胸脯拍得震天响,大话说了一大堆,就是不见行动。这样的走基层,是根本不能为群众解难题的,更不会受到群众的欢迎。
走基层,要像贵州党员干部走基层一样,把脚印“印”到基层。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走基层,决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满足于开几场座谈会、慰问几户人家,而要坚持求真务实原则,饱含对老百姓的深厚感情,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到地理位置偏的地方察民情、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听民意、到困难的地方解民忧、到贫困的地方帮民富。进村入户,结亲攀友,在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地沟通交流中,准确了解基层久拖未决的“老”问题、制约发展的“难”问题、群众关注的“热”问题、涉及利益的“大”问题,能解决的,立即认真热情加以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要向群众解释清楚,尽快研究探索解决的办法,确保将问题解决到根里、解决到实处,让群众得到实惠、感到温暖、看到希望。
走基层,为群众解难事,才能真正为群众送去需要,才能真正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这样的走基层,才会深入人心。
作者: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