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市场,一位农民正在卖菜,突然走来一个中年人,理直气壮地问农民要了袋子装了些黄瓜,走人。而农民却未吱声,当问及这些人是谁时,农民无奈的回答是“市场收费的”。这些掌握着小权力的人甚至比大权更让群众无奈和恐慌。(6月17日《人民日报》)
而群众对小权力的畏惧心理并不局限于小市场这一隅,政务服务窗口的办事员、村社干部、基层执法人员,这些人权力直接作用于群众,群众对于这些干部才是实实在在的“有所求”,若是惹他们不高兴,到头来折腾的还是自己,因此才有了“不怕领导怕村干部”,“不怕干部怕办事员”的怪象。
“小权力”能让群众无奈和恐惧,最关键的是小权力比大权力来的管用。对于基层的具体问题,大权力往往插不上话,没有与群众生活实际沾边,且领导一般不会为难群众,往往还和颜悦色,群众自然不怕。“小权力”却是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直接服务群众的,一些基层干部便仗着手中掌有一些办事的实权,群众“有求于”自己,一旦上级领导不在场,监管没有顾得上,便没了做样子的热情和动力,少了服务群众的诚恳和耐心,要么爱答不理,态度恶劣,要么百般刁难,无故拖延,更甚者就是借小权横行霸道,群众只能挨欺负,久而久之,群众自然“怕”。
基层干部、办事员是群众了解国家政策和干部形象的“窗口”,是党和国家执行能力保障的主力军,不论上层构造多么美好,在基层没有落实到位,还是等于空谈;政策再好,基层干部没有认真执行,群众没有感知到任何实惠,还是等于纸上谈兵。因此,只有将权力监管延伸到基层,将“小权力”也关进制度之笼,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路铺平,才能算政策执行落了地,生了根,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干部作风,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
诚如“苍蝇”的危害远大于“老虎”一般,纠正干部“四风”问题也要在基层干部身上动“大手术”,要将转变和整改一成不变的渗透到基层,健全权力监管之笼,做到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监管,才能促使权力真正为群众服务。
作者:陈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