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干部是干部交流轮岗的“副产品”。为切实解决干部“走读”问题,陕西省日前印发《关于市县党政领导干部在工作地安家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市县领导要做出计划,逐步实现就地安家,组织部门帮助协调解决其安家困难。(6月10日,检查日报)
干部轮岗交流具有不可或缺的现实意义,但凡事都是一把“双刃剑”,有利就有弊,“走读”现象便是干部交流轮岗的负面“衍生品”。笔者认为,治理干部“走读”就好比锻造一柄“名剑”,要循序渐进,切莫急功近利、操之过急。
陕西省日前印发《关于市县党政领导干部在工作地安家的意见》的通知。可见相关部门已开始“磨剑”,但能否打磨出“稀世名剑”还得看“铸剑者”的技术,能否准确地把握好火候,把每把火烧到位。
第一把火,烧旺干部交流轮岗的欲望。各单位要借助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干部想学习、会学习。并随时向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讲解轮岗的益处、轮岗会面临的问题以及化解困难的方法,让干部有个正确的“心理预期”,尽量消减水土不服现象。
第二把火,分清干部“走读”制度和外地安家制度的适用对象。对待“走读”干部不能实行“一刀切”,要区别对待。“走读”现象大多出现在县级、乡镇干部身上,因为他们回家不跨省、不跨市,几脚油的距离,需要解决的是让他们如何在工作地“安心”的问题。但跨省、跨市的省市级领导干部在交流轮岗期间回家次数寥寥无几,需要组织解决的是“安家”的问题。所以,有关部门需要“因材施教”,找准各自重点,完善相关制度。
第三把火,健全外部监督,加大惩处力度。“安家制度”推行的阻力在于群众担心个别干部借机假公济私,把不符合享受安家政策的干部纳入享受范围内。这样的担心可以通过公开“安家制度”来解除,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激发群众的监督积极性。同时,对被举报的“走读”、违规骗取“安家政策”的干部进行严肃处理,以儆效尤。
循序渐进地烧好以上几把火,既解决好轮岗干部的“后顾之忧”,又为之带上“紧箍咒”,“走读”问题才能有望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作者:秦一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