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将释放巨大文化红利
2015-08-25 11:43:50   豫闻网   评论:0

  徐蕴峰:建议国内产业园区与海外文化机构对接

  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时代内涵的“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相关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8月6日,作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使、中国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出席了埃及新苏伊士运河竣工典礼。新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呼应了“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埃全方位合作开启广阔的前景。与此同时,《中埃两国政府文化合作协定2015—2018年执行计划》和《中埃两国文化部关于2016年互办文化年的谅解备忘录》也正式签署。

  作为“一带一路”重要支撑之一,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方兴未艾,文化、艺术、旅游等领域的项目对接与合作不断增多。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课题组秘书长徐蕴峰。

  记者:最近,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课题组宣布筹建“一带一路”动态项目库。该项目库将收入“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有关项目,并对重点项目开展专项课题研究。请问,应该怎样看待文化交流、文化传播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的作用?

  徐蕴峰:文化交流与传播看上去比较宏观、宽泛,但一旦执行起来,其实非常具体。它可以是一台演出、一场展览,可以是一次高端研讨,也可以是一次网上对话。

  要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的交融和共享,我们首先要明确在内容上生产、传播什么。如大家所理解的那样,“一带一路”是一个地缘战略规划,这意味着地缘文化将发挥重要作用。

  发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要与我国文化发展的地缘战略相结合。国内著名文化学者花建就文化地缘做了详细的研究,他认为,中国与东北亚、东南亚、西亚、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既有共同利益,又有矛盾冲突。中国周边复杂的地缘环境,又与中国国内发展的不平衡相联系。从东部到中西部,中国的现代化呈现出一种梯度趋势,各地区的发展和开放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实际上,“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也深刻考虑到这种基本国情,有助于推动各地发掘文化资源,形成崭新的文化生产力,并探索多种多样的国际文化合作模式。

  随着人们对于文化产业认识的深化,内陆地区许多以前被忽视的事物,包括文化遗产与非遗、文学与艺术等,都被作为文化和创意的资源开发出来。特别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各地都再次重新整理、发掘自身的文化优势。

  记者:请您具体谈一谈,各地是如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发掘文化优势的?

  徐蕴峰:在重庆、上海、黑龙江、山西、湖北、湖南、福建、山东、江苏、四川、广东、陕西、江西、新疆、甘肃等省区市的“一带一路”实施方案,文化均占一席。

  比如,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其初步方案提到,将建设文化科教中心。新疆将把中国新疆丝绸之路国际民族舞蹈节、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外文化展示周”、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和新疆丝绸之路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打造成对外文化交流品牌项目。

  陕西省“一带一路”建设2015年行动计划提出,陕西将打造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易中心等。在“密切人文交流合作”部分,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保税产业,加快陕西国际文化贸易基地建设,拓展文化进出口业务;加快“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城”文化策划和项目规划建设,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

  被赋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定位的福建也已经动起来。泉州正在着手制定《泉州市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贸文化合作先行区行动方案》,筛选配套项目180个。

  广东省建设“一带一路”实施方案提出了九方面设想,其中包括提高旅游合作水平、密切人文交流合作等。广东提出,要建设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交通航运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广东将积极与沿线国家签订旅游合作框架协议、旅游合作备忘录等整体性协议,筹划一批跨境丝绸之路主题旅游项目。

  可以说,不管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与合作领域的项目已经比较具体了。

  记者:在您看来,这将给文化创意产业带来怎样的发展机遇?

  徐蕴峰:各地面临的机遇是不同的。总体上看,最重要的机遇可能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群体性的文化复兴,这将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跨区域发展带来良好的环境保障和政策支持。

  目前,“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已经上马,一些大型的基建工程也开动了,这带来的不仅仅是有关国家在经济领域的发展需求。每一个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也必然要求并带来文化兴盛和繁荣。而且,当今时代,文化已成为推动市场发展和市场革新的内在动力,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仅仅把“一带一路”视为一个区域经济战略规划是片面的。如果说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商品互通有无,那么,“一带一路”交流合作范畴要大得多,优先领域和早期收获项目可以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也可以是贸易投资便利化和产业合作,但过程中无论如何也少不了文化交流和创意服务。

  在5月于深圳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文博会上,新增设的“丝绸之路馆”吸引了“一带一路”沿线的15个亚欧国家与中国15个节点城市共同参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总额占文博会出口总额的61.78%,同比增长11.12%。第十九届西洽会暨丝博会突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机会,并以丝路主题为核心,设置丝绸之路主题展、东中西部合作展、专业展三大板块,包括丝绸之路国际馆、丝绸之路商品贸易展、丝绸之路旅游文化展等8个展馆……甚至可以说,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当中,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先行一步。

  “一带一路”交流与合作的深入发展,需要文化产业提供强有力的内容支撑。最近,为推动“一带一路”相关主题创作,文化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民族音乐舞蹈专项扶持工作的通知》,计划对国内艺术院团、艺术机构赴“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进行采风和体验生活,收集、提炼、加工当地的民族音乐舞蹈素材,创作演出一批“一带一路”主题剧节目有关项目进行支持。

  我相信,“一带一路”将很快释放出不可估量的文化红利。

  记者:您最看好文化领域当中的哪一部分?

  徐蕴峰:我目前最关注的是国内产业园区与海外文化机构之间的互动。

  目前已经有许多面向“一带一路”的文化产业园区投入了建设。比如,甘肃的敦煌文化博览园、江西的中华丝绸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其中,陕西西咸新区尤其引人注目。

  最近,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推动国家级新区深化重点领域体制机制创新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西咸新区2015年要重点围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和以文化促发展的有效途径开展探索。西咸新区延续帝陵文化、秦汉文化、古都历史三条文化带,连接渭北帝陵遗址带及周秦汉古都遗址带,正在建设国家级秦汉文化展示区和国际化大都市生态文化遗址公园。西安国际美术城、秦汉新丝路·数字文化创意基地等一批文化项目,也正在用文化之手强有力地推进新区建设。

  海外文化机构将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无论是孔子学院,还是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它们作为中国文化在海外传播的“阵地”,不是为“一带一路”而生,但客观上为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做了铺垫。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海外文化机构与“一带一路”可以携手同行,相辅相成。孔子学院在世界上的分布尤以两条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密集;到2020年,中国将在世界范围内建设50个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可以说,海外文化机构的快速发展将中国的发展与沿途各国的发展紧密衔接起来。

  对产业园区和驻外文化机构来说,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固然重要,但更迫切的或许是两者的互动与合作。我十分看好国内文化产业园区与海外文化机构的对接,也就是内容生产与输出平台的对接。如此“一盘棋”,将为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去和文化贸易的发展带来巨大动力。

责任编辑:anqing  来自:豫闻网综合

相关热词搜索:红利 一带 文化

上一篇:教主夫妇预10月8日完婚 好闺蜜婚礼上倪妮当伴娘
下一篇:美之净将隆重出席《世界形势和中国经济发展报告》暨新闻发布会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