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导刊(本刊记者:侯庆山 专题部:庞贵唐 经济部:姜文华长春市报道)吉林省对食品安全高度重视,并连续第五年将宣传周延长为宣传月。今年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掀起了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热潮,取得了预期效果。宣传月期间,吉林省食药局累计出动监管人员69840人次,动员专家、学者790人次,食品生产经营者15万人次参与活动。在全省营造了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初步形成了“尚德守法”的良好秩序和社会风尚。
吉林省食药局重点围绕尚德、法治、共治三方面入手,充分利用新媒体等传播平台及现代化传播手段,将“食品安全”法治化理念深入人心,筑牢食品安全治理社会基础。
第一,突出“法治”重点,强化宣教,凝聚依法治理食品安全共识。吉林省食药局突出“法治”能力提升,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先后举办各类讲座、培训500余次,专题展览300余场,现场解答咨询10多万人次。
省食药局在全省系统组织开展全员学法活动,还特别围绕新修订《食品安全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举办2期专题培训班,邀请国家行政学院、省高法的专家、学者对监管人员进行辅导宣贯,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科学监管水平。省食药安办组织媒体参与食品案件查办现场跟踪采访,在社会媒体发布食品抽验不合格信息,在《吉林食品药品安全报》、省局门户网站刊发食品案件查办信息;长春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集中开展“小餐饮”规范化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取缔54户,查封71户。
第二,针对“尚德”难点,强化引导,增强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内生动力。宣传月期间,吉林省深化食品产业是“良心产业”、“道德产业”理念的宣扬,积极推动社会公德、个人品德和诚信道德的宣教,努力让尚德守法成为食品生产经营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基本准则。
一方面,实施正面引导;另一方面,加强帮扶指导。省食药安办协调组织“道德大讲堂”系列活动,邀请诚信典型讲述“以德立业、以义取利”的现实故事,强化食品企业和从业人员道德观念和诚信从业意识,积极营造和维护重德守信与品牌声誉、经济效益正向联系的市场自发调节环境。白城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抽调业务骨干对新开办个体食品经营户、餐饮服务单位以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现场指导,帮助解决难题90多个、健全制度400余项、改造设施160多个,促进89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食品流通业户以及餐饮单位达到法定标准并取得许可证。延边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53家曾被食药监管部门行政处罚或质量公告的单位参加全州食品药品安全责任约谈会,进一步强化了企业食品药品主体责任意识,规范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
第三,围绕“共治”节点,强化科普,筑牢食品安全治理社会基础。宣传月期间,吉林省采取多种形式,在各市、县、乡镇村屯、街道社区,以及中小学校、农贸商超、交通枢纽等人流和消费集中场所,广泛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讲述老百姓最关心、最需要的食品安全话题,累计发放各类食品安全宣传单110余万张、宣传折页30余万册、宣传标语8000余幅,制作宣传板1500余块,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注食品安全、共同维护食品安全的深厚氛围。
一是对比实物讲。省政府食品药品安全办协调拍摄了粮油、海产品、预包装食品和保健食品选购常识拍摄了4集科普节目,在吉林电视台多个频道播出。在启动仪式现场,设置了真假食品实物对照展板,由食品监管一线稽查人员为普通群众讲解食品鉴别常识,通过真假实物对照,群众普遍反映印象深刻。二是现场体察看。组织“12331投诉举报”、“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开放日活动,邀请群众现场观看投诉举报流程,了解有奖举报实施办法,鼓励群众利用“12331”平台举报各类食品违法违规行为,参与食品安全社会监督。三是发放资料教。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先后组织食品安全大讲堂进社区、“食品安全校园行”等宣传活动,在吉林农业大学选聘10名科普宣传志愿者,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白城市开展“携手共治确保食安万人签名”活动。梅河口市市场监管局在各大市场、超市、社区等场所醒目位置悬挂“致全市人民群众的公开信”,倡导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宣传月活动。
第四,把握“平台”特点,强化措施,提高食品安全宣传“音量”和“音效”。为及时、有效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传播给大众,吉林省根据不同传播平台的特点,在坚持常规宣传和传统媒体覆盖的同时,将网络和新媒体上的传播布局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发挥全媒体联动综合效益,努力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在宣传月启动仪式上,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微信公众服务号“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正式上线开通。创意制作时长5分钟的“法律进万家,普法惠民生”食品安全宣传月专题片,集中展示我省食品安全宣传活动情况。结合今年食品安全宣传月主题,省食药监局有针对性地设计制作了6套食品安全宣传折页,并将折页电子版内容通过QQ群共享及时向各地提供宣传素材资料。
吉林省食药局圆满完成安全周宣传活动。通过宣传,切实增强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安全意识,同时也提升了公众辨别假劣食品常识、食品安全参与意识、科学消费意识和社会监督意识,营造全员参与、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