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崆峒,探治理 ——《黄帝治理学探源》采风摄制系列报道六
2015-05-18 15:12:38   豫闻网   评论:0

\

  中国报道甘肃(通讯员 冯子芸)5月13日,《黄帝治理学探源》采风摄制组来到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山。走访古迹,并以演员表演的方式,情景再现黄帝问道广成子的故事。

\

  崆峒山山势雄浑险峻,“黄帝问道崆峒”的故事在此久为流传,山上也有“黄帝问道处”、“棋盘岭”、“问道宫”等与此相关的名胜古迹。

\

\

\

\

  相传,轩辕黄帝将国家治理太平后,感到心满意足,渐渐也就疏于政事。只注重于调剂身体,娱乐耳目。结果弄得他面色憔悴,头昏眼花,情乱神迷。时间一长,社会出现不稳定的动荡因素,他如坐针毡,忧虑不安。虽竭尽全力挽救残局,然而仍然制止不了日见混乱失控的局面。

  这时,轩辕听说崆峒山上住着一位道德高明的仙人广成子就带上文武官员前往问道。第一次广成子为了试验他是否心诚,就把上山的路全部变成了悬崖绝壁。轩辕黄帝只好带人马退下,耐心等了六个月,到了春暖花开之际,第二次带上人马又前往问道。这一次广成子没有难为他,轩辕见到了广成子。他双膝跪地虔城地说:“我听说先生您明达‘至道’,请问‘至道’的精粹。我想摄取天地的精华,使五谷丰登,来养活百姓;我想掌管阴阳,奉阴阳的变化来顺应万物。您说我该怎么办?”广成子听了他的话,便严肃地回答道:“你要问的东西,乃是万物的本质;你要掌管的东西,只是万物的残渣。从你治理天下后,云气不待凝聚就下雨,飞鸟不待季候就迁翔,草木不待枯黄就凋落,日月的光辉越来越暗。你这样的人,心境这般浅陋,又怎能与我谈论‘至道’呢?”

  黄帝听了广成子的严厉指教,怏怏不乐地退回宫中,暂时抛开政事,走出宫殿,辞去随从,筑一间陋室,铺上白茅,独居三个月,进行省己修心,拓宽心境。在反思中,他对广成子说的话细细品味,参悟出自己还没有治理好自己的内天下,就想正确地掌管外天下,希求仅凭一点天赋的异能,就想掌握自然大道的阴阳造化之权,真是井底之蛙,枉为人君。一则是由于不明至道而骄狂,二则是由于心尘无明而孤陋寡闻。他痛定思痛,于是决定一定要访得“至道”之理,求得“至道”之法,用“至道”内修之于身,用“至道”外治之于国。此时,他怀着一定要亲聆“至道”的坚定决心,第三次再登崆峒山,执弟子礼虚心请教广成子,以求至道。

  经过跋涉,轩辕来到广成子的住处,只见广成子头朝南躺着,黄帝从下方匍匐过去,再次叩头拜礼后问道:“听说先生明达‘至道’,请问怎样修心身才能长治久安?”广成子听后,立时坐直身体说:“问得好,来,我告诉你‘至道’。持守你内在的虚静,弃绝你外在的纷扰;如果追求智巧,形神便容易败坏。你如果能够舍己全道,我就帮你达到无量光明道的境界,到达‘至阳’的根源;帮你进入极度深远的门径中,到达‘至阴’的根源。天地各司其职,阴阳各居其所,谨慎守护你自身的‘至道’,万物就会自然茂盛。我持守‘至道’的纯一而把握‘至道’的和谐,所以我修身一千二百年了,我的形体却还没有衰老。”黄帝听了广成子修身一千二百年的经历,深为感动,他当即说:“仙真已经天人合一了,真是人天之师矣!”

  轩辕黄帝于是跪求广成子授予“至道”,持“至道”以使人得到解脱,行“至道”而造福于震旦的苍生百姓。广成子对黄帝说:“你如果想获得‘至道’,那就请你交出一些你最珍贵的东西作为交换的条件。”轩辕帝说:“好,不论什么要求,我都答应你。”广成子说:“那就请把你的心、语言和行动都交给我。”轩辕帝说:“仙师,经过数月参悟,我已经明白这些基本道理,现在就请您全部收下它们好了。”然后就保持着沉默,一言不发。广成子指点轩辕来到洞中一块平整的石头上坐下,然后就消失在山峦密林之中。

  轩辕黄帝坐着一动不动,他的随从和侍卫好不易才在洞中寻到他,向他请示和问候,可是,等候了许久都得不到任何回应。臣仆们无可奈何,只好将皇后和妃子从宫中请上山来,在轩辕的身旁,晓之以情动之以色,但是仍然不能诱使端坐不动的轩辕开口说话。大家都无计可施,处于极度的惶恐中,经过再三商议,决定还是到山林中寻找广成子来“救驾”。最后终于找到了广成子,他们近乎愤怒地对广成子说:“仙长,你用什么妖法迷惑了我们的帝王,让他痴呆不语?”广成子淡淡地一笑说:“我哪有什么妖法,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了。”

  大家一起来到轩辕黄帝跟前,只见他还是端坐在洞中那一块平整的巨石上,纹丝不动,不言不语。广成子对他说:“起来!”轩辕黄帝听话地站了起来。广成子说:“你现在可以开口说话和行动以及思维。”

  “来!我现在告诉你。‘至道’没有穷尽,但人们都以为他存在终结;‘至道’深不可测,但人们都以为他可以究极。得到我的‘道’,在上可以为皇,在下可以为王,丧失我的‘道’,在上只能显露光芒,在下只能附于泥土。万物都生于土而复归于土,所以我将离开你,进入无穷的门径,以遨游无极的广野。我与日月同光,我与天地合一,迎我而来的人,泯然无迹,背我而去的人,昏然无知,人不免于死,唯我独存!”

  轩辕黄帝向广成子深深施礼说:“弟子幸蒙仙师垂怜,至道立心,参得大道,请问弟子今后的行止。”

  广成子说:“你带着他们下山,遵照大道真理,继续去完成你治理天下黎民百姓的责任去吧。”

  轩辕黄帝三次问道于崆峒,最后终于得到广成子的指引,交出阴我心寂然不动,真我圣心莅临身国,领悟了最高的道理。得道以后,他内以至道修养心身,外以道显重新回到政坛,投入到治理国家的事务中去,在后来的许多岁月中,他就成了一个没有阴我心、小我意识的明君,心中充满着光明,无为而无不为。他继续治理着国家,经过二十八年的奋斗,道治天下,使天下实现了大治而民泰国安,在中华历史上创造了一代道治天下的辉煌历史时期,跻身于三皇五帝道德治世史的不朽行列,成为我们中华道德文化历史宝库中的一座巍峨丰碑,千古流传。

  轩辕黄帝活了110岁。在他谢世前,他派人开采铜矿,并在荆山下铸造铜鼎,当铜鼎铸成那天,天上飞下一条巨龙,垂着龙髯,来迎接黄帝上天。当时他的群臣们不忍离开黄帝,有的抓住龙髯,有的抓住他的靴子和衣服,结果龙髯拔断了,衣靴拉掉了,黄帝还是坚持着乘龙升天而去。现在陕西黄陵县桥山尚存的黄帝陵,虽然古柏参天,但是墓中所葬的只是他的衣冠而已。

  采风摄制组编导表示,在专题片主线稿创作时,就确定“黄帝问道广成子”是一大“重头戏”。这个故事在《庄子》外篇中有记载,也许更多人认为这是个古老的传说,但采风摄制组编导却相信,流传了五千年的传说中往往隐含着历史的真相。黄帝文化和黄帝治理学思想的源头究竟在哪里?从这个故事中也许读者们能发现一定的线索。

  作为当时的部落首领,黄帝“以百姓之心为心”,在反思中悟出了“治国先修身”的道理。

  其实对黄帝的治理学思想的研究、探索与继承,后人一直未曾停止过,我们从《礼记·大学》中能读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关系:“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黄帝开始,我们中华民族尊道贵德,修身治世,内圣外王的治理思想一直在延续着,正如如老子在《德道经》中所预示的:“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作为炎黄子孙,无论身为何职,从事何业,人人从自我做起,从家庭做起,从单位集体做起,言传身教,我们的世界终将会达到“修之天下”的局面。

\

  具体摄制中,采风摄制组找到两名演员,穿上古装。根据故事情节进行相应的表演。当拍摄到广成子与黄帝下棋,广成子授予大道之理,黄帝循循受教时,编导组感觉仿佛时空一下子穿越到了五千年前。耳边时时传来道德母亲的声声呼唤!道,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她无为无欲地关怀着宇宙中所有的众生,以她无比博大的慈悲,以无与伦比的慈爱、关怀和期待,静静地在等待我们心灵的相应,等待我们将遗失的德性修补完整。

\

  在平凉市,采风摄制组还采访了平凉市崆峒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景颢、原平凉电视台台长吴烨、平凉市著名民俗文化专家、副研究员杨柳,分别就黄帝文化和治理学思想在今天的应用、受众传播和黄帝在崆峒山的相关故事等进行了交流。

  《黄帝治理学探源》专题片由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看中国》栏目联合制作。

责任编辑:jinglin  来自:豫闻网综合

相关热词搜索:崆峒 黄帝 理学

上一篇:轩辕谷,探寻民族家谱--《黄帝治理学探源》采风摄制系列报道七
下一篇:一起玩达人旅行带你以独特的视角探索世界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