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应对网络舆情 坚决打击网络谣言
2014-07-17 17:15:37   豫闻网   评论:0

 

  ——河南三门峡警方打击“市纪委副书记侯鑫贪腐”的系列网络谣言的启示

  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实现了质的飞跃,互联网的发展正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我们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截至2012年年底,世界上每天有超过3000亿封电子邮件发出;每天有200余万篇博客发布,这些内容需要美国的《时代》杂志连续刊发770年……

  然而,互联网传播快,范围广,把关不严等,导致互联网泥沙俱下。在我国,网络谣言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显性问题,特别是论坛和博客以及微博的兴起,使谣言的传播有了新的平台,谣言传播的广度和渗透强度都大大增加,这促使谣言传播在人群中快速形成感染效应,一些具有攻击性和潜在攻击性的谣言,会给个人与社会造成惨痛的损失。尤其是在谣言的传播过程中,掺杂着许多非理性的情绪,容易激化社会矛盾,酿成严重的社会群体性事件。

  河南省三门峡市在依法打击网络谣言的转型行动中,就发现了这样一宗典型的网络谣言案例。这原本是一宗最普通的网络谣言事件,然而,涉案人员在网上发布谣言的时候,采用多地连续流窜发帖的手段,使得网络谣言迅速散布,造成的恶劣影响传播广、速度快,抓捕难。该案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可见发帖人是何等处心积虑。这样一来,给警方破获案件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该案件涉及到河南省三门峡市市纪检委副书记、三门峡市监察局局长侯鑫。对于网上的恶毒谣言攻击,当事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干扰。而始作俑者的发帖人却不断指使水军在各大论坛、贴吧肆无忌惮地转发。据之后破获该案的三门峡警方和相关机关调查,涉案的两名嫌疑人所发内容毫无事实根据,完全是恶意编造、拼凑捏造的虚假内容。调查称,该两名嫌疑人先后购买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卡、手机等作案工具,涉案人吴某将一个虚构、捏造事实内容的U盘及打印有各大网址、用户名及密码的纸质文字资料交给嫌疑人孙某,并提供费用让孙在互联网上发帖。之后孙某在陕西西安、河南南阳、新野、湖北襄阳等地多次发帖,对当事人大肆进行人身攻击,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该犯罪团伙不仅对受害人造成了极其恶劣的伤害,也严重损害了国家公职人员的声誉,损害党和政府干部队伍的形象。

  仅仅从谣言上来看,该谣言谈不上高明,涉案人并没有把帖文伪装成新闻稿件来发布,而是直接用恶毒语言进行人身攻击,极尽卑鄙恶劣之能事,其发帖目的并非要举报某人的违法乱纪,而是要让当事人看到之后“不好过”“难受”。如此卑劣的手段,完全为了个人泄私愤,无所不用其极。

  该案件的破获,给我们相当大的启示,主要表现在,互联网监管方面存在相当大的漏洞,在网络谣言治理方面,我们必须明确立法,加强司法,依法管网。目前我国对于互联网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而监管主要集中在政策层面,在个人侵权层面仍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这就造成很多不法分子发布网络谣言的犯罪成本低廉,故而乐此不疲,惯用人身攻击来达到非法目的;其次是要逐渐实行网络实名,加强技术监管。众所周知,目前我国互联网实名制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这就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一定程度上让谣言的制造者和传播者有了可趁之机。再次,应该严格执法,打击制造传播网络谣言的违法行为。应该对网络谣言的产生进行彻底地解剖,从谣言入手,顺藤摸瓜,找到背后的指使者,直接捣毁谣言发布的利益链条,使谣言的制造者和发布者甚至传播者都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最后,应该加强对网民道德素质和媒介素养的培养。

  造谣诽谤本身就是孪生的关系,意思是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给目标人造成莫大的危害。特别是政府官员和公众人物,成为谣言攻击目标人的重灾区。例如,张海迪的国籍近年被不断疯传,继有网友称其已经可能成为德国国籍后,又有人称其已经“移民日本”,不仅有损她个人名誉,而且对中国残联及相关部门的信誉乃至国家声誉都造成了莫大伤害。

  又比如,据《人民日报》载,有人曾在网上造谣,说北京公交系统的一位全国劳动模范因为贪腐被抓。虽然相关部门及时澄清,消除了谣言,但是这则谣言把“全国劳模”与“腐败分子”相联系,客观上影响了公众对劳模这一崇高荣誉的信任。而本文所引上述针对三门峡市纪检委副书记侯鑫的网络谣言的隐形灾害还不仅仅如此,作为党的干部和政府官员,谣言造成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不信任感,这种不信任感极有可能蔓延至其他领域和事件中,严重者还可能引发对整体的负面评价,直接影响人们的理性判断,容易造成道德滑坡和沦丧。

  网络谣言跟网络舆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作为执法者,打击网络谣言一定要釜底抽薪,多管齐下,严格执法,才能够规范网络,治理谣言。谣言止于智者,不仅是对谣言受众的要求,而对于我们的执法者,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目前,虽然案件已经侦破,但是该案造成的恶劣影响依然存在。

  目前,很多不明就里的网站仍然在转载这篇帖文,对于已经触犯法律而接受了应有制裁的发帖人,大概不会料到,简单的一个发帖,造成如此大的社会影响力和破坏力。整个事件对当事人的伤害,对三门峡市两百多万老百姓造成的群体性心理阴影,却久久无法弥合。(文/张捻帏)

责任编辑:bjhtren  来自:中国网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理念与法律碰撞 中国创业家联盟签约法制日报
下一篇:河南宜阳县邢社会遭遇野蛮强拆 申诉五年无果

分享到: 收藏

内容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