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建筑成为不良政绩观的“陪葬品”
2014-10-14 19:12:47   豫闻网   评论:0

  近日,广州市耗资8亿建成的陈家祠广场,仅使用4年时间,即因为地铁建设需要“推倒重来”,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像陈家祠广场这样的“短命建筑”并非个案,北京凯莱大酒店、沈阳的五里河体育场、浙大湖滨校区3号楼……这一个个响当当的建筑在“青壮年”时期就被“推倒重建”令人惋惜。(10月14日新华网)

  陈家祠是广州的文化名片之一。2009年,广州荔湾区投入8个多亿对陈家祠进行扩建,并加班加点在广州亚运会开幕前的2010年9月完成,彼时被称为“荔湾区迎亚运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然而,由于广州地铁八号线北延段建设,昔日重金打造的东侧绿化广场却在短短四年内“推倒重来”。

  如果说之前不知陈家祠会影响到地铁线路,那“推倒重来”还是无奈之举。可是,早在2007年6月,广州地铁公司就公布,广州地铁八号线延长线工程得到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看来,相关部门在陈家祠广场扩建之前,就知道此处未来将规划修建地铁。如此,又为何还花8个亿建这个广场,真是浪费得不是自己钱就不心疼啊。

  事实上,类似陈家祠广场这样“推倒重来”的短命建筑在各地颇为多见。如果确实因为“质量问题”,建筑被拆除还算是“死得其所”。但现实情况是,一些大型建筑还在“青壮年”时期,就因为种种原因被“无辜冤死”。据计算,“十二五”期间我国每年因过早拆除房屋,浪费高达数千亿元。

  深究原因,“短命建筑”除了城市规划考虑不周之外,更多的因素在于规划决策“家长制”,一些政府官员不顾资源约束,热衷于大拆大建带来的“政绩”。于是乎,“一届政府一个规划”,有的领导把自己当成了城市“总规划师”,像川剧变脸一样朝令夕改;有的领导刚上任就提出新概念,似乎执政地盘必须要打上自己的“烙印”。

  建筑有寿命,规划也应保持延续性。一方面,应抓紧编制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的权责清单,制衡地方行政官员更改规划的权力。另一方面,还应引导官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是建了多少高楼、上马多少工程就是好官员,而是应该把钱真正用在刀刃上,把工作做到民众的心坎里。

  作者:龚书

责任编辑:news  来自:豫闻网综合

相关热词搜索:陪葬品 政绩观

上一篇:校园绿化成“太极八卦”,真是荒唐
下一篇:践行核心价值观,党员干部要争当“三表率”

分享到: 收藏

内容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