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内召开的160个学术会议,收取医药企业赞助8.2亿元——审计署6月公布的对中华医学会的审计报告,曾引起社会关注。然而,3个多月过去,却一直没有中华医学会的任何整改信息。(2014年10月12日新华网)
中华医学会作为依法登记成立的学术性、公益性、非营利性法人社团,其宗旨是为会员和医学科技工作者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那么,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就应该在资金的取得、使用上以更加公开透明的方式得到体现。可中华医学会的做法却与之要求相去甚远,不但在审计署公布审计报告结果,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三个多月未有任何整改信息发布,而且对记者的咨询、采访等采用“踢皮球”的方式加以应付。
8.2个亿的赞助费可不是个小数目,既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理应出来作个说明、表个态。即便存在问题,立即加以整改,给社会舆论和广大民众一个交待,也算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可三个多月过去了,无论是给钱的,还是收钱的,加上负有监管责任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全都集体失声,这怎么能够消除舆论和广大民众“借会聚财”、“灰色生意经”等等的质疑呢?
身为非营利性的社团组织,接受企业赞助在当前法律未明确禁止的情况下并无不可,但长时间不对舆论和民众的关注给予回应,不得不让人猜想个中有什么见不得天的“猫睨”。果真如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的工作人员向记者所表示“学术会议的通讯信息是基本的赞助回报”好样的话,人们就不禁要问,这究竟是企业自愿向中华医学会提供的学术会议赞助费,还是中华医学会借学术会议之名,以提供与会代表单位及个人信息的方式向企业收取的信息费?赞助费和信息费对于身为非营利性的社团组织来说,其性质可就大大的不同了,这就不仅仅是费用的去向问题,而是涉及是否合法了。
还有一个问题也值得厘清,那就是政府官员(包括已经退居二线或退休)适不适合在行业协会之类的社会团体中担任职务,哪怕是兼职?从中华医学会官方网站上可以看到,其正、副会长中,即有国家前卫生部高官,又有部队现役少将,这是否也是社会对行政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不力垢病的原因之一?试想,在我国这样一个把人情看得很重的社会环境中,您让行业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面对曾经的同事、领导,怎么去监、如何去管?
所以,为了全国各类社会团体的健康发展、依法提供服务,国家应该像近期清理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一样,对行业协会中的在职、退职及离退休人员也进行一次全面清理,使行业主管部门便于依法对行业协会进行有效地监督管理。
作者: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