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以“要求严了”为借口,宣称“干事就难免犯错,不干事才不会违规”,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心态,为官不为、当太平官的思想有所滋长。于是乎,一些人礼不收了饭不吃了,但该做的事也不做了;一些人平时做敲钟和尚,遇事当甩手掌柜,敷衍了事、消极怠工。(人民日报6月10日)
“严”从字形上看要求公务员立的端端正正,做事要豁达明亮。换言之,“严”也是一面镜子,映射出“化压力为动力”的正能量,沐浴了不少党员干部,让干部队伍中的烟酒味变淡了,官架子辖区了,办事效率提升了,更是让群众的大拇指竖起来了。但在“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四风”的频频禁令之下,让个别贪图享乐的官员喝不上好酒、吃不上山珍海味、更是不敢踏入高档餐馆半步。在内设“高压线”、外念“紧箍咒”强悍威慑力下,滋生了一股“为官不为”、“明哲保身”的负能量。莫非真是字惹的祸,恐怕消极怠工的干部们应该好好反思反思,莫让“严”为自己的不作为埋单。
所谓公务员,公就是公仆;务,就是为人民服务;员就是来自人民群众中一员。既然是来自人民群众,那公职人员有其正当利益诉求无可厚非,但不能因为福利减少而“在其位不谋其政”,试问如果物价飞涨干部们是否不用衣食住行了呢,很显然,不管如何变幻,我们照样要吃喝拉撒,一样都不能少。作为干部应把为党办事、为群众服务作为自己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老话说十根指头有长短,人的能力亦有高低,我们不要求每位干部都能像焦裕禄那样舍生忘死,但最基本的要求是要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因此笔者认为,“严”不能成为“为官不为”的借口,而是鞭策干部们奋力前行的鞭子。
任何事物都有其多面性,或许在“严”字当头的时代,干部们的福利是减少了,但换个角度看,“严”何尝不是中央对干部的一种变相爱护呢?多回家吃饭、少出去应酬,让多少干部感到一种解脱。脱离了文山会海,远离了迎来送往,告别了觥筹交错,干部有更多时间精力抓学习、搞调研、问民情,这正是干部们可以大展宏图的好时机,畏首畏尾按兵不动的消极怠工呢?
笔者认为,消极怠工、“为官不为”的干部们扭曲了“严”的实质与内涵,他们的“有位无为”不仅愧对“人民公仆”的荣耀称号,更是凉透了百姓的心。因此广大干部要对照“严”这面镜子时刻自警、自省,严要求,勤作为,尽职尽责为群众服务,做党和人民的好干部,切莫让“严”字为“为官不为”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