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央“打虎拍蝇”的强度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新华社就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上的“案件查处”栏目进行了大数据整理分析,就这些“老虎”“苍蝇”的地域、领域、身份、年龄、贪腐原因等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厅局级为贪腐高危人群,而且不同级别的人腐败的形式还各有侧重。(人民网5月21日讯)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已成为中共十八大后的流行语,但由于制度缺陷及监管漏洞,虽然反腐力度有增无减,但贪腐行为却与日俱增。目前的腐败形势呈现出级别越来越高、窝案越来越多、涉案金额越来越大等特征。今年以来,中央“打虎拍蝇”案例的领导干部中,省部级有13例,厅局级有23例,县处级有19例,科级有2例。厅局级及以上公布“立案检查”信息的案例已占63%。厅局级官员占据“案件查处”数量的大半壁江山,由此“厅局级为贪腐高危人群”成为民众热议话题也就理所当然了。
众所周知,厅局级是我国公务员的一个级别。据相关词条解释,厅局级包括:中央组成部门内设室处正副职,国务院内设室处正副职,国家各部委的内设局局长,省委省政府的组成部门一把手,地级市的书记、市长,政协主席等党委常委。还包括一般本科院校的校长和党委书记等常委,央企直接下属单位的总经理,副总等党委常委。从一个普通的科员一路晋升至厅局级官员的公务员绝对属于凤毛麟角,要经过副科、正科、副处、正处、副厅、正厅、副部、正部,八级台阶。根据计算,从一个普通科员成长为一位正厅局级官员,大约需要25年。这也就意味着,爬上厅局级的位置,官员的年龄大都已经“近黄昏”。
“一日得失看黄昏,一生成败看晚节。”在所有落马官员中,厅局级官员应该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已经不再年轻,丰富的阅历让他们身处权力金字塔的上端,位高权重,占有更多体制内外资源,直接或间接拥有巨大的话事权。然而, “位高权重”也意味着他们面对更多的诱惑与考验,在权力失衡与监督失效的背景下,他们在各种各样的诱惑面前,没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正确把握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最终一步步迈入腐败的深渊,丢掉了“清白晚节”。
笔者认为,厅局级官员在仕途最得意时陨落,并且成为腐败“高危人群”,最终导致“晚节不保”。其直接原因就在于,他们大多属于地区“一把手”,具有一定的话语权与决策权,实属“位高权重”,。在权力失衡与监督失效的制度背景下,这些高官们手中的权力最容易被腐败的“病毒”所侵蚀。当然,腐败行为不能用环境决定论的观点来解释,他们把黑手伸向国家财产的时候,最根本是因为自身的灵魂出了问题,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出现扭曲,然而为了谋取私利,总是心存侥幸,投机钻营,最终陷入“晚节不保”的惨淡境况。 (顾一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