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同阶段可能有不同的目标,经过努力,能成功的实现阶段性的目标并且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益,这样的人值得我们为其点赞。
在辽宁有这样一个人,40岁前,用专业知识大力发展良种繁育和销售,创造行业内一个又一个推广奇迹,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同时促进了辽宁及周边省份的农民增产和增收;40岁后,针对我国土壤的板结、酸化、影响农业生产的现实状况,他带领团队进行土壤的修复与改良实验,并以此为目标,大力推广新型生物肥料,立志要让全国种地的农民受益,实现农作物品质的提升,彻底改变土壤不断酸化、板结和重金属残留超标的现状。
他就是沈阳金尔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利。
张利(右)深入田间查看水稻长势
一、农民的儿子 立志为农
1989年,张利考取了辽宁省铁岭农业学校,199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分配到辽宁省农业厅直属的辽宁省农丰种子公司,也是1993年,张利的妹妹张芳考取了辽宁省水利学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出了两名专业与农业相关的大学生,这在张利的家乡——辽宁省北镇县中安镇被传为佳话,后来张芳考取了南京河海大学的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在沈阳农业大学当了一名教师。张利28岁那年,被任命为辽宁省农丰种子公司的副总经理,不到30岁,行政级别已经做到了副处级,这在同期的毕业生已经成为佼佼者。张利的中学老师和当地的村民都以张利兄妹两人成材的故事激励当地的寒门学子,希望他们努力学习,早日成材,有朝一日也能像他俩一样,造福家乡,回报社会。
工作后,张利与家乡的距离远了,但心贴得却更近了。每逢年节,张利回到家乡北镇,都带上米面油等生活物品,与妹妹张芳一起到敬老院慰问老人,深入贫困户家中嘘寒问暖。不仅如此,他更主动地挨家挨户了解当地农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在长期润物无声的调研中,他坚定了一个信念:为农民服务一辈子,无悔一生。1999年,张利和工作在同一个单位的妻子何丽君双双提出辞职,离开原来的事业单位,实现自己更大的价值。因为在事业单位工作虽然有着优厚的待遇,衣食无忧,但是总觉着有劲使不上,不能为农民和农业做更多的事情,对于创新和务实的张利,这种安逸显然感到不适应,为了心中的梦想,他毅然选择了离开,尽管张利的父母难以理解,亲友们为他们夫妻的未来担忧,但他还是决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施用金尔露专用肥料的马铃薯获得了丰收
二、创办种子公司销售和繁育良种,三次创造业内销售奇迹,打破了辽宁水稻种子研发和繁育的僵局,实现了水稻良种研发与销售的良性循环,夯实了水稻种业发展的基础。
1999年的冬天特别冷。
从冬天到春天,张利夫妻俩靠4000斤大白菜度过了这个最寒冷的冬天,2000斤白菜被积成酸菜,2000斤白菜被两人腌成咸白菜。
虽然日子变得清苦了许多,但两人不改初衷。创业的激情支撑着两人不断前行。
那年冬天,张利和妻子何丽君在锦州注册了一个小型的种子公司,转过年开春时,昔日的同事到北镇旅游,招待完同事和朋友,夫妻俩零存整取攒下的3000元钱只剩下1200元钱,为了省下打车的5元钱,张利步行五公里回到了他们简陋的家。
将昔日的同事及下属送回宾馆,张利步行在坑洼不平的土路上,冷风阵阵吹过,脸上冰凉,但张利内心暖暖的,远远望去,平房窗户上投来暖暖的灯光,妻子正在家等他归去,张利暗下决心,自己一定要打拼出一片新天地,靠自己的能力彻底改变目前的生活。
根据北镇县大面积栽种反季节蔬菜的特点,张利引进了适合大棚栽种的日本尖椒品种,当地菜农称其为“辣椒树”,这种辣椒具有非同寻常的生长能力,顶端常常长到蔬菜大棚的顶部,呈现出树状,垂下来的茎蔓结满了辣椒,这种辣椒清香味浓郁,长度接近30公分,单个果实比传统的尖椒长出五六公分,仅此一项,当地菜农每亩尖椒的产量就提高三成。
辽宁西部的朝阳、建平、北票、凌源等地具有“十年九旱”的特点,当地农民根据气候特点总结出一套特别的种植方法:如果四月底、五月初天降雨水,土壤墒情好就种植玉米,如果五月底、六月初能迎来降雨,就种植红豆、绿豆等杂粮,如果过了六月中旬还没迎来降雨,只能种植向日葵。因此种植向日葵,属于“救灾型”种植,是无奈之举。当地的向日葵一直是从前苏联引进的老品种,由于抗病虫害能力差、一般亩产量只有200斤左右。
遇到大旱之年,如何能做到灾年收入不减?张利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00年,他远渡太平洋,到美国的华盛顿州、明尼苏达州考察,引进世界上杂交技术最先进的向日葵品种回到家乡进行小规模试种,连续四年都失败了,但他也因此积累丰富的种植经验,掌握了种植该品种的技术诀窍。
2004年对于辽西的农民来说,又是个特殊的年份。这年4月20日辽西大面积降雨,农户纷纷种植玉米,此后一直等到6月中旬,老天一滴雨未下,将近半米高的玉米苗全部枯死。张利和种子公司的员工昼夜奔波,为几个县区的农户送去美国“LS319”品牌的向日葵种子,8天里,张利共计销售向日葵种子100多吨,创造了辽西向日葵种子的销售奇迹。
施用金尔露专用肥与未施用专用肥料玉米根系的对比图片
当年辽西一带种植张利推荐向日葵种子的农户,平均亩产达到500斤,灾年没减产,收入反而大幅度增加,当地的农民赞叹不已、奔走相告、口口相传,因此张利的声望与日俱增。北票蒙古营子乡村民李大伯当年将儿媳妇娶到了家,一家人打心眼里感谢张利销售的好种子。不仅如此,吉林西部长岭县八大公司村的村民赵金朴,望着场院里堆成小山一样的葵花籽,开心地对张利说:“我这三个娃,今年再也不用为学费发愁啦!”
销售向日葵种子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张利没有沉浸在收获的喜悦里,而是对种子销售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深邃的思考:辣椒籽、向日葵在中国这个传统的农业大国里,只能属于局部地区适合种子的小品种,若想在种子行业里站稳脚跟,必须进行玉米和水稻等大田作物的种子繁育与销售。2005年10月10日,他与中国种子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书,成为种子集团的省级代理商,张利随后与魏广宇、许云岱三人联合在锦州成立了辽沈种业有限公司,迈出了玉米种子销售的第一步。张利、魏广宇、许云岱这坚定的铁三角,不仅成就了玉米销售数量的传奇,也为后来的水稻种子繁育和土壤改良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合作基础。
张利与魏广宇、许云岱三人积极寻找市级种子经销商,因为中国种子集团的品牌知名度高,加上张利等三人周密的策划和宣传,锦州、铁岭、辽阳、昌图各地区的经销商纷纷报捷,2006年春季销售玉米种子1600吨,创造了辽宁地区玉米种子年销售量的奇迹。
张利与各地经销商携手,开辟出种子事业的新天地。在销售玉米种子的过程中,张利幸运结识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袁隆平院士的指导下,张利踏上了水稻种子繁育与推广的征程。
2006年的辽宁水稻种子繁育与推广,是最艰难也是最低迷的时期。农民为了降低成本,直接从当年的商品粮水稻中筛选籽粒饱满的稻子作为稻种,根本没有对种子进行提纯、扶壮的繁育过程,结果产量年年下滑,种子经销商销售一斤稻种只能挣到一角钱的利润,经销商打不起精神,研究水稻种子的专家和教授由于市场不景气,也纷纷将眼光瞄向别处。
2006年4月19日,袁隆平先生为张利题写了“辽宁袁氏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牌匾,从此张利翻开公司化发展的新的一页。
水稻的种子繁育是复杂的过程,一般选定的良种经过8代种植,高产、抗病等性能才能稳定下来。为了缩短繁育期,每年冬季,张利都将种子送到海南省进行加代种植,第二年春天,再将繁育出的种子拿回北方继续提纯和扶壮。2010年,张利将培育出的新品种运到辽宁的各个水田种植区销售,由于成倍的成本投入原因,种子推广价格定位为每市斤4元钱。当时水稻种子的价格每市斤几乎没有超过2元钱的,面对4元钱一斤的稻种,很多种子经销商心里直嘀咕,这新品种产量到底能高产么?一位女性种子经销商听说种子要卖出4元天价,直言不讳地对张利说:“你是不是想钱想疯了?我们这2元钱一斤的稻种都没人买,谁肯出钱买你4元钱一斤的?你若没吃饭,我这有饭菜,你吃完赶紧走人!”
张利与公司的负责人研究,采取了新的销售策略,签订了特别的销售协议书,对那些持怀疑态度的经销商和村民,可以先交付一半的种子款,秋天水稻收割后再付清剩余的款项。一时间,种子销售势头迅猛发展。
购买辽宁袁氏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推广的水稻种子,每亩地按用种量5斤计算,种子钱每亩地比以前多花了10元钱,但平均产量每亩地却提高了150斤,农户每亩地增收200元,一年后,原来那位女经销商也加盟了张利的种子公司,成为张利公司旗下的一位销售高手。
2009年,张利带领的团队销售水稻种子2500吨,辽宁地区水稻增产达35000吨,辽宁电视台为此做了专题报道,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奇迹又一次产生了。
2010年以后,辽宁各地的水稻种子经销商纷纷销售质好价高的正规水稻良种,农民高产尝到了甜头,种子研发与繁育也走上了正轨,一位农学院的专家紧紧握住张利的手感慨万千:“是你打破了辽宁水稻种子研发和繁育的僵局,实现了水稻良种研发与销售的良性循环,夯实了水稻种业发展的基础,你是功不可没,就冲这一点,我们行业内的专家都感谢你!”
对农民和土地的挚爱,也是一颗种子,只要水分、阳光充足,气候适合,土壤肥沃,这颗饱含爱的种子终究会长成事业的参天大树。
水稻施用金尔露肥料与未施用该肥料的田间长势对比图片
三、设定人生新目标:改良土壤 造福华夏
张利和他的合作伙伴日子逐渐变得富足,他们不再为衣食担忧,但目标却设定得更加高远。
2012年,袁隆平院士在国家高产攻关研究课题中提出要实现三个要点:良种、良田、良法。张利对良种繁育搞了多年,其中感受自然深刻,良法,就是科学的种植和管理方法,那就是实现高产的技术保障,但若要实现良田的目标,就要对现有的土壤条件逐渐进行修复和改良。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从国外引进化肥,客观地说,化肥的引进和大范围的生产应用,促进了全国范围内农作物的增产和增收,但对化肥的依赖和滥用,特别是持续使用了30多年的普通化肥(农民称大化肥),由于其化学填充物磷石膏、缩二脲、聚乙烯、聚氯乙烯不能在土壤中充分降解,形成了土壤板结、酸化、重金属含量超标等严重的问题,有多个省份出现了化肥施用量逐年递增、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却逐年渐下降的现象,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镉大米”、“铅大米”等有毒大米,针对土壤环境破坏严重的现象,中央电视台曾经做出了《被化肥喂瘦了的土壤》专题报道,报道分析了施用传统化肥对土壤造成的严重后果,呼吁要对土壤进行修复和改良。
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就提出了农业的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管、工。毛主席总结前人经验,高瞻远瞩,将土壤改良、土壤普查和土地规划排在了第一位。如今,化肥的大量使用,直接造成了土地板结,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盐碱化程度加剧,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排到土壤中去,导致了土壤的污染和水体、植被的破坏。
因此,土壤改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魏国华博士经过多年攻关,破解了植物营养元素在土壤改良中应用的难题,这一发明和发现,对土壤改良的意义十分重大,袁隆平院士对此非常重视,将这一科研成果与农业生产进行对接,张利毅然扛起了土壤改良科技运用的大旗。
在袁隆平院士的再次指导下,张利注册了沈阳金尔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依托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魏国华博士的生物酶、生物碱修复土壤工程理论开发生产的金尔露系列肥料,彻底地颠覆了农业生产增收的传统方式,创造性地实现了肥料技术的重大突破,可谓是农业增产土壤改良技术的革命。2014年,公司使用这种新型的肥料配合袁隆平院士完成了水稻亩产1026公斤的高产攻关,公司同时成功申报了三项国家专利。2015年3月,金尔露玉米专用肥被评为辽宁省第七届农业媒体优质农资产品推介展销会“最受农民欢迎的化肥”, 2015年4月,该公司与辽宁职业学院正式签署校企合作战略协议,成为辽宁职业学院农业产学研合作基地。
从2014年开始,金尔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大量投入这种新型生物肥料用于土壤修复与高产实验的测试,进行实验性推广,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2014年春季开始,黑龙江省青龙山农场水稻生产大面积使用金尔露生物肥料,收获季节,农场管理局和国家杂交稻工程中心共同派驻专家进行千亩水稻实测,千亩水田平均亩增产达到26%.
辽宁北镇有一位种植葡萄的全国十大杰出青年郭景厦,他采用的金尔露系列肥料用于葡萄生产,当年葡萄早上市7天,葡萄的含糖量提高两度,货架期延长了15天,郭景厦表示,他生产的葡萄表皮韧性极好,倍受客户喜爱。
施用金尔露肥料的花生获得了高产
2015年的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是个大旱之年,所子镇丙子村的洪义种植了950亩玉米,在其他农户玉米一片枯黄的情况下,他种植的玉米仍然是绿油油的景色,原因是他施用的金尔露生物肥含有生物碱和生物酶,能保水4吨左右,所以普遍干旱的情况下,洪义的玉米却丰收在望。
辽宁省北票市是常年干旱的地区,代理商王然去年在当地实验推广了400吨金尔露生物酶型肥料,今年的春季和夏季虽然遭遇干旱,但农作物长势喜人,8月中旬,王然专程赶到沈阳,订购了800吨生物科技肥料。
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韩集镇王古宅村今年头茬种植小麦,下茬种植玉米时,采用了金尔露的专用肥料,玉米叶片肥厚,茎秆粗壮,结穗棒大籽粒饱满,完全超过了施用传统化肥的效果,8月6日,该镇农户上千人自发组织到王古宅村参观,场面蔚为壮观。
宁夏自治区的中卫县一位农户盖有16栋大棚,用来种植西红柿,他将一栋大棚采用了张利公司的金尔露底肥,结果这栋大棚的西红柿采摘期比其他大棚多了一个月,当周边的大棚西红柿早衰拉秧时,他种植的西红柿依然叶片翠绿,因此他多创收4000元,2015年,这位农户的16栋大棚全部购买了金尔露生物科技公司的底肥、叶面肥和冲施肥。
通过对新疆、山西、陕西、内蒙、宁夏、山东、河北等多省市的土壤改良和高产对比试验,张利对生物酶型肥料用于土壤修复与改良的前途充满了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实施重大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环境保护和治理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
农业部3月19日宣布正式启动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预计到2020年,在不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我国农作物的化肥使用量和农药使用量将实现零增长。
沈阳金尔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利表示,公司将加大生物酶、生物菌的科研投入,逐步提升土壤的理化性能,提高作物产量,争取三年内达到沈阳地区传统化肥使用的零增长或负增长,不仅如此,张利带领公司员工已经着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土壤改良的技术推广,要让全中国的农民受益,为中国的农业生产保驾护航,让农民的中国梦变为现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们有充足的信心,期待张利和他的团队续写土壤改良的新农业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