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华阴市人民法院2015年上半年工作走笔
“不负人民的信任和重托。”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是陕西省华阴市人民法院院长童建军上任时向全院作出的庄严承诺。面对困难和挑战,面对压力和机遇,他带领院党组一班人摸着石头过河,司法规范化建设、信息化建设、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三级联动四位一体矛盾纠纷综合调处机制、涉军维权“三三”模式创新……多年来,华阴法院大刀阔斧地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使法院实现了破茧
重抓司法规范 让审判执行“硬”起来
为人随和、不怕苦不怕累、专业技术过硬……这是华阴法院干警对院长童建军的评价。初见童院长,他给记者的印象是内敛、话不多,可一谈到工作,却滔滔不绝起来:“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努力使执法司法人员树立法律权限不能突破、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将司法规范化变成常态化是我们的工作目标。”童院长朴实的言语十分铿锵有力,也将2015年法院工作主线清晰地勾勒出来。
时间回到年初,省法院关于“司法规范化建设年”的一纸文件送达华阴法院,自此,司法规范化建设在该院拉开大幕。随即,院里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负责活动实施,并制订活动实施方案:庭室负责人要对本部门的案件数量和案件进程进行追踪,做到心中有数;案件分流制度,即立案庭对办案压力过大或案件存量超出警戒值的业务庭所辖案件,进行分流,落实院长、主管院长办案任务,抽调行政后勤部门具有审判资格的人员办理案件,缓解业务庭办案压力;大力提升一审简易程序适用率和小额速裁程序的适用,充分发挥独任法官的作用,凡符合适用条件的案件,一律适用简易程序和小额速裁程序。
以此为契机,该院相继以规范执行行为为重点,开展执行工作专项行动,针对执行案件从立案、执行、结案等各个环节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分析,立案庭、审管办、信息中心等部门协作配合,形成强大合力,依托信息化网络,利用信息技术帮助使得执行工作提质增效。
付出的汗水换来了累累硕果:半年来全院收案1260件,结案720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100%;民事行政诉讼案件上诉63件,上诉率10.86%,发回3件,发回率0.51%;执行标的到位率74.18%……各项数据均在渭南乃至全省法院系统名列前茅。
电子信息时代 让案件审判“洋”起来
将信息化建设纳入法院工作,使人民法院与时代同步,既是司法工作的客观需要,也是信息时代的现实要求,华阴法院深谙此理。
远程提讯对于许多法院来说还很陌生,可华阴法院已将这项技术运用到工作中。3月23日,该院协助最高法院通过远程视频提讯系统,对羁押在华阴市看守所的一名犯生产、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死刑的被告人范某,进行死刑复核远程提讯。
时隔3个月,6月9日,该院在官方微信平台公布了一批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包括失信被执行人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高清照片、失信情形及相关案件文号,图文并茂,一目了然。一石激起千层浪,名单公布后,给失信被执行人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压力。第二天,3名被执行人即主动履行了判决义务,其他被公布的16名失信人员也都第一时间向法院打电话或发信息,表示愿意尽快履行义务……
这是信息化运用成功的典型,今年以来,该院在全市法院系统率先完成了执行指挥中心建设任务,建成远程视频接访室,对每件开庭案件进行全程视频光盘刻录。在诉讼服务中心安装了互联网、复印机等设备,为网上预约、登记立案工作做好准备,在立案大厅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与最高院视频成功对接,避免工作中让群众多跑路的现象,赢得了群众一片赞扬。
“所有案件都在立案时纳入管理流程,在不同阶段,置入各项管理要素的流程系统就会成为法官的电子秘书,自动提醒法官手头案件数量、结案进度等。通过科学的管理,实现司法产出的最优化和最大化,使司法结果更公正,过程更快捷。”童建军自豪地说,如今,所有全院办案人员均严格按照要求在审判系统办案,办案人员制作的各类文书、询问笔录、庭审笔录等均在电脑上完成。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的系统工程。“我们坚持适时、适用、适度的指导思想和超前谋划、量力而行的原则,立足长远、科学布局,强化应用、有序推进,始终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实施’的工作方法,确保了信息化建设的高效推进。”童建军说。
深化司法改革 让全院上下“动”起来
针对华阴实际,怎样破解发展难题,开创法院工作新局面呢?华阴法院回答是两个字:改革。
今年3月,华阴法院被最高法院确定为全国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单位——这是华阴法院工作被最高法院认可的体现,院长童建军亲赴北京参加最高院会议。随后,向地方党委汇报,华阴市委专题召开会议研究改革事项,决定成立机构,在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与此同时,改革试点方案审批、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等司法改革相继出炉:
5月8日,华阴市委常委会议研究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意见,决定成立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安排部署三项重点工作;
5月14日,该院与司法局联合召开专题会议,就改革试点工作进行具体的研究部署;
7月1日,该院在岳庙办抽取了40人的信息库和12名拟任人选,其他镇办的选任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7月30日,华阴市第十七届人大第22次常委会上,按照改革精神经过随机抽选的60名人民陪审员通过了人大常委会的任命……
一场让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监督审判的司法制度改革正在华阴这座美丽的小城进行。
7月底,华阴法院被省法院确定为司法改革试点法院,推行人员分类管理、司法责任制、地方法院人财物省级统管、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等四项重点司法体制改革,是今年全省法院司法改革的“重头戏”和“硬任务”。这四项相互关联的改革力度大、难度大、影响大,能否取得突破、达到预期目标,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全省司法改革工作的进退成败。童建军院长表示,要严格按照中省部署要求,扎实细致地做好各个环节工作,确保司法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做好统筹规划,抓紧制订《实施方案》,尽快完成人员分类管理、入额考试考核、司法责任制等开展试点工作配套制度的起草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试点任务圆满完成,给全省司法改革提供可复制、可粘贴的改革经验。
多年来的改革举措给院里带来了诸多变化,建立“三级联动四位一体”矛盾纠纷综合调处机制的建立便是绚丽的一笔,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改进,目前该院已建立了覆盖全市的网络机构和医疗纠纷、交通事故等两个专业调解机构,为辖区的矛盾化解和信访稳定发挥了较大作用;审判运行模式改革方面,该院探索“抓两头”的办案思路,即案情简单的案件尽量用简易程序和小额速裁;案情复杂的组成合议庭,尽量让人民陪审员多参与。
加强涉军维权 让双拥创建“赞”起来
4月14日,渭南市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春阳带领渭南市“双拥模范城”考核组对该院的涉军维权工作进行考核检查,参观该院的涉军工作展板,全国首家涉军维权审判庭,查阅了部分案件卷宗,观看了该院涉军维权工作汇报片,对华阴法院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6月17日上午,省民政厅副巡视员朱圣根带领省“双拥模范城”考核组来到该院,对创新涉军维权“三三”工作模式给予高度肯定……
各级领导的肯定、赞誉,是华阴法院始终注重加强涉军维权,在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自己独特的工作方式的结果。
众所周知,华阴驻军较多,为此,该院成立全国首家专业涉军维权审判庭,总结出涉军维权“三三”模式。所谓“三三”模式就是:首先,在机构设置上,该院实施“三面联动”,即涉军维权审判庭、涉军维权巡回法庭和法律服务工作站,三个方面的工作机构协调联动,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相关问题。其次,在工作思路上,该院实施“三个延伸”,即服务对象由部队、军人向优抚对象、预备役军人、军属以及与部队、军人密切相关的单位、人员延伸;工作范围由解决矛盾纠纷向司法拥军、提供法律服务延伸;工作机制由单向解决纠纷、提供服务向双向互动、共筑和谐军地军民关系,共建双拥模范城延伸。最后,在工作措施上,该院实施“三手并重”,即强化诉前调解;规范涉军审判;开通绿色通道,对涉军案件从立案、审判到执行实行“一条龙”服务,建立了特殊、高效的服务平台。
该院的涉军维权“三三”模式,受到华阴驻地部队官兵纷纷称赞,无不竖起大拇指表达自己对法院这一做法的赞赏。
如今,华阴法院的发展,可谓“一月一个样,一年大变样”。这一切,得益于多年来全院干警的努力,得益于司法公开、求真务实的工作举措,我们相信,一个蒸蒸日上的人民法院将继续谱写新的历史篇章。(记者 惠晓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