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而未决的P2P监管草案,近日有传来落地之声。 《经济参考报》报道,近期监管层召集部分从业人士对P2P监管问题的讨论。议题聚焦在:P2P平台不得做资金池、不得给关联方融资、不得拆时间标、一个标必须5天内融满、每户最多总融500万、单笔最多融资100万等。
资金池、自融、拆标等问题已经是业界多有论调,多平台也已经开始当做红线执行,结论并无多少意外。
其中最受争议的要数每户总融额度及单笔额度。尽管从监管层方面看,额度控制,有利于降低风险。但从实际状况看,单笔额度控制在100万以下,恐难以覆盖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与当初P2P发展,注资于实业,普惠金融的初衷有所背离。
从5月温州指数运行情况显示,5月100万以下的融资占比仅为24.68%,如果将单笔借款金额限制在100万以下,将有75%的用款企业的资金缺口得不到满足,至少不能一次性得到满足,需要多次提出贷款申请,因此降低了融资效率。此外,还有约四分之一的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在500万以上。因此,如果将同一借款人的贷款总额限制在500万以下,将对这些企业的正常经营、资金周转产生较大冲击。
此外,对于平台发展来讲,一直进行大单模式的,之如,红岭创投、陆金所等大平台老平台将受到冲击。正所谓船大难掉头,此政策出台,此类大平台老平台的业务或难以跟上,或者更会遭遇难以放下身段的瓶颈:习惯了在大块肥肉上扒肉的大老平台,如今要广撒网,捡小肉,恐怕食之无味。
此次讨论并没有涉及曾经一度备受争议的10倍杠杆限制问题,传递出的信息颇为乐观。值得深思的是,此次讨论也并没有涉及一直困扰行业刚性兑付的问题。
监管层想要明确P2P平台为信息中介,但为着舆论与风险的问题,企业一直徘徊在风险兜底、刚性兑付的门槛,不敢打破,进退维谷。而在监管层,同样担心一旦打破刚性兑付,行业或出现挤兑危机,普惠金融惠及中小企业的初衷也难以为继。
凡此种种,国内P2P行业出现的问题已经远远超出国外网贷行业涉及的范围,这也就是为什么监管之间传闻不见落地的原因之一。如此的话,监管政策短期仍然不会有大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