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P2P的利率一直存在诸多令人费解的现象。有些平台利率低至7%,有些却高达令人咂舌的40%,近6倍的利率差距让人不敢相信这是同样一种理财方式。
那么,为什么某些平台会许以投资人40%的畸高利率呢?在令人费解的乱象背后,到底有什么样不能说的隐情?
P2P平台利率畸高的背后是难以言说的隐情
隐情一:平台利用畸高利率作为争夺用户资源的武器
据网贷之家数据统计,截止2014年年底,P2P平台数量为1575家,与此同时,P2P投资人数仅约116万人,由此推算,平均每个P2P平台的实际有效投资人约为737人。
综上所述,截止2014年底,我国P2P平台数量与投资人数量的比例为1:737。不足千人的用户资源何以支撑一个平台的正常运营及盈利呢?答案显然是不可能的!此外在P2P当下供过于求的行业环境里,争夺用户资源显得更加困难。那么问题来了,P2P平台该如何在无限的市场中争夺有限的用户资源呢?其中最直接最有效果的方式便是利用高利率来吸引投资人的关注了。
电影《七宗罪》讲述了关于人类天性中存在的7大原罪的故事。其中贪婪便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原罪之一。所谓欲壑难填便是最好的印证。在当下我国P2P市场投资环境中,投资人缺乏理性的投资思维及风险意识。利率的高低成为他们在选择一个平台时首要的衡量标准。这便直接为部分P2P平台在争夺用户资源时利用畸高利率来吸引用户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当缺乏理性投资思维及风险隐患意识的投资人遇到不正当竞争的P2P平台时,便造成了本文开篇中提到的利率乱象。
隐情二:利用畸高利率作为诱饵实施赤裸裸的诈骗
如果说以提高利率而压低平台盈利空间作为争夺用户资源的方式属于无奈之举,那么以畸高利率为诱饵的诈骗便是一种赤裸裸的蓄意行为。
在媒体调查总结关于跑路平台的六大特征中,高息、秒标、天标占据跑路平台特征的第一位。此外,网贷之家数据披露的截止至2014年12月底92家跑路平台中,高息是这92家跑路平台的共同特征,普遍平均利率高达18%,其中待收金额上亿的跑路平台中,平均利率高达22.4%。事实上,这些高息平台并非严格意义上的P2P平台,而是虚拟借款人、不折不扣的“伪平台”,披着P2P的善良外衣,干着诈骗的不法勾当,最终,损失的只能是投资人。
在投资理财行业,一直有一句“名言”流传着:你收人家的利息,人家要你的本!不难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图平台的高利息,平台盯上的是你的本金”。到头来,还是投资人自己捡了芝麻(利息)丢了西瓜(本金)。
收益和风险是相伴相生的孪生兄弟。毫无风险的投资是不存在的。笔者建议投资人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去尝试高息平台。
思考——高利率与自融及高危平台有必然联系吗
高利率与自融及高危平台有必然的关系吗?为何说高息、自融是P2P投资的两大高压线?前文提到媒体总结的在跑路平台的6特征中高息占据第一特征。从理论上说,P2P平台线上项目的利率并不是由平台决定的,而是由借款人给付的最高贷款利率决定,然后出借人根据借款人给付的最高贷款利率来决定是否出借资金。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借款人是不会愿意给出过高的借款利率的。从现实情况来看,自融行为与高息的关系就像一个人即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也是这个玩游戏的人。如果一个平台愿意牺牲盈利空间来许以投资人高利率,那么它的动机和目的不言而喻——自融的嫌疑最大。
诚然,高息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平台是否涉及自融的唯一依据,但高息是一个平台是否涉嫌自融及判断一个平台是否是高危平台的最重要特征。而正是这一特征,将平台置于险境,更是将投资人的利益置于罔顾。
作为投资人不能掌控一个平台是否合法规范,唯有在面对高息诱惑时,保持理性的投资行为,控制住自己的贪欲,避免被一时的高息所诱惑,才不致于一失足成千古恨。
投资理财就跟女人减肥一样,是一个理性的投资人一生的事业,唯有保持积极健康的投资意识,才能在暗藏玄机的P2P投资行业成功避雷。愿2015年,P2P行业能够阳关普照。
高利率诱惑 一场终将破灭的泡沫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些古朴的道理用在P2P行业是非常适合的,一些心怀不轨的平台企图用高利率诱惑投资人。其意图很简单——吸引大笔资金后,选择跑路。投资人在面对高息诱惑的平台时往往抱着侥幸的心理,而平台正是利用高息这把利刃,捅了投资人狠狠一道,完成这场“蓄谋已久的残酷的谋杀”。
随着2015初底银监会对P2P监管部门的确定,2015年监管细则的逐步落实,相信P2P行业必将迎来更加规范的市场秩序,而利率也必将开始逐步理性回归;再者,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加速发展,必将直接影响P2P行业利率的下行。而利率畸高这个看上去很美的泡沫,终将面临破灭。
此外,所谓在商言商,作为P2P平台,盈利是最基本的诉求,而平台为了维持高利率不得不把自己逼入高额的补贴的困境,平台就很难盈利,必将导致平台不堪重负,而那一天,也就是高息泡沫破灭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