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日报农村版》刊登了杨树平同志的散文《送岳父远行》,朴实的言辞追忆了一位老党员别样的革命情怀,字里行间透露出后继者的精神追求。读罢心潮难平,感慨良多。
文章让我们感受到革命者的大情怀,共产党的真性情。杨树平的岳父周超同志是一位革命先驱,他戎马一生,出生入死,后身居显职要位,却坚守清贫,安贫乐道,保守革命者的本色。就连女儿结婚,也未行婚礼;平日饮食粗茶淡饭而已;所配公车也根本不用……高风亮节,不由得令人叹服,闻之不觉涕下。这些高贵的品质,体现了一位老党员的革命精神,也是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透过这些言辞,我们体会到周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情怀、情思、情趣和情感。杨树平的文章,正是表达了革命后继者的敬仰之意、缅怀之情和传承之心。
其实,对于老一辈革命者的最好纪念,莫过于对其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周超同志的家风,在杨树平的身上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其主政三门峡以来,轻车简从,惠政于民,口碑甚好。多年前,其女儿结婚也一样没有举行婚礼。在不少人看来,这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不合情理,但若将此事放到周家家风里去讲,又显得那样正常不过。良好的家风,胜过任何形式的说教,杨树平同志的做法正是秉承了周家那正直、简洁、节物守德的家风。
读杨树平的文章,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道德的力量。我国自古就讲究“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当代学者更将此融化为“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的新八德。无论时代怎样变迁,“老八德”也好,“新八德”也罢,它们早已内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标志,也成为全社会每个人的价值追求,当然也更是每一个共产党人最起码的行动准则。传统道德的内核和本质,永远不会过时和有大的变动。“孝,德之本也。”正是有了这种孝道,才有了共产党人的那种情怀,才有了对党、对国家的忠诚,才有了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守,才有了对信仰追求的坚信与对道路的坚定。这种精神和美德,在周超等老革命者身上有,在杨树平等后继者身上有,在每一位坚定的共产党人身上都有,同时我们坚信,这种精神和美德将代代传承。
革命者要为后代留下什么?精神的财富将是无价之宝。周超同志对于后代的影响,是对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时至今日,杨树平同志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年岳父给自己讲解家中条幅“保金石斯躯,养浩然之气”的含义。
美哉,斯文!壮哉,斯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