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国篆刻名家乔军德先生
乔军德先生在他的大型篆刻天地里,宠辱不惊,熟视岁月如流,有苍松傲雪的不屈,有僻地兰草的淡泊,只为——“青山”不放松! ——编者的话
乔军德先生,字多篆,1949年12月出生,大专文化,原山东省莱芜市公安局工作。乔先生自幼酷爱篆刻、书法、绘画艺术,多次参加西冷印社举办的创作学习班,常年耕耘不辍。在篆刻实践中,研究总结出了二指抵刀推进法和笔断意连留红法。其篆刻、书法、绘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展览并获奖,作品收入典籍多部。在报刊上发表篆刻论文十余篇。
自1995年始,历时六年时间,集中完成《毛泽东诗词全集》篆刻工程,即130首诗词,10020字,1674方印章,印面10*10厘米以上巨型印占三分之二以上,印石重量二吨多。印有百米长卷。对此,人民日报海外版、公安报等多家报纸、山东卫视作了报道。
《乔军德篆刻毛泽东诗词全集》一书已由香港中和文化出版社出版,该书大16开本,全书445页,采取印章原大印刷,并附有释文及检字表。用篆刻艺术展现毛泽东诗词全集,至今,在国内外,乔军德先生是第一人。
一、 篆刻在激情的岁月里……燃烧
乔军德先生自幼就喜欢篆刻绘画,钻研篆刻已半个多世纪。他七八岁时就拥有上百本小画书。有一天,他突然萌生了把名字刻出来印在小画书上的想法,于是,找来块滑石,在磨刀石上磨平,从墙上拔下一个钉子,用锤子砸扁当刻刀,将小名“東祥 ”歪歪扭扭地刻出来,没有印泥,便采来红的萝卜花,挤出汁液涂在印石上,盖在小画书的扉页上。“虽不是很清晰,但看着漂亮,竟然激动了好几天。就这样,一个爱好,使我走上了篆刻之路。”他深情地回忆着往事;他对第一次“篆刻”仍记忆犹新。
乔先生说,初次接触篆刻还是上小学时,看到篆刻作品的第一眼,就被这种集书法和雕刻于一体的艺术形式所吸引。回忆起初学之时,他感慨颇多。“虽然痴迷于篆刻,但是想要买块刻石却很难。”他慨叹道,“那个时候条件不允许,家境不好,买不起好石头,找块滑石刻着玩。那个时候,主要以刻自己的名字和一些很简单的图案为主,虽然刻得不好,但是,刻出来之后盖在自己的课本上,欣喜之余,也能在同学们面前炫耀一番。”
后来,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改善,为了更好地学习篆刻,乔先生省吃俭用、想方设法买来了专业的篆刻书籍,之后,埋头苦干,潜心研究,细心揣摩篆刻的精髓和奥妙所在,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到这篆刻、书法、绘画上了。没想到,这一研究就是几十年。九十年代中期,他呕心沥血、辛勤劳作,历时六年多的时间,昼夜苦干,挤时间、不间断,竟一口气篆刻了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一部诗词全集,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精心篆刻的同时,乔先生边刻、边思、边写,将篆刻实践中感悟出来的一些认知、感悟、思维、做法、经验等等,撰写了百余篇有关篆刻艺术的系列论文,并由线装书局出版了《乔军德篆刻文集》,全国发行。
二、篆刻在艰辛的道路上……坚守
情必近于痴而始真;才必兼乎趣而始化。乔先生为了相伴一生的篆刻梦,为了内心挚爱的篆刻艺术,执着追寻,勇于攀登,数十载苦练于窗前案边,无论是风霜雨雪,还是酷暑寒冬,他都坚持不懈,孜孜以求地浸淫于印学艺术的博大精深之中。“既然把篆刻艺术当作自己心爱的事业,就应当刻苦磨练、倾注毕生,持之以恒,真正拿出好的成绩来报效党对自己的培育之情;报效祖国、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他坦诚认真地说。
乔先生上过大学,当过兵,下过乡,扛过枪,从过政,经过商。但是,无论多忙,他都挤出时间来篆刻、书法、绘画,他从未间断过自己的艺术梦想,这是他的性格,更是他人生奋斗的真谛!
乔先生前前后后总共换过八把刻刀,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终寻得两把特制复合钢材刻刀,一直使用至今,得心应手。他肯下力,能吃苦,常常废寝忘食,在艺术的天地里辛勤耕耘,在学中干,干中学,学有专长,精益求精。他对每一块印石都亲自挑选,亲力亲为,从不疏忽。创作《兰亭序》的过程中,65块方印,每面印石都需要用手细细打磨三千多下;65块方印,他得不厌其烦地打磨近30万次,这是何等的工作量啊!这是他的耐心、爱好;更是他的志向、追求!当听到这惊人的数字时,我们不得不为之震撼,不得不为之敬服。乔先生为了心中的梦想,为了自己一生的事业,可以说,是忘我!是拼命!
谈到寻找印石,还有一段小故事。在篆刻毛泽东诗词的时候,因经济条件所限,买不起好的印石。乔先生不得不从实际出发,从自身做起,细算总账,花最小的钱干自己最大的事;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是他的誓言,更是他的个性。他横下一条心来四处寻找,不知跑了多少冤枉路。机会只为有准备的人而生,成功只为有心的人而来。偶然听说,多少个必然后的偶然啊!多少个无效的劳动啊!多少个不懈努力后的日日夜夜啊!这偶然太不容易了。听说莱芜北有一种白色石头适合篆刻,乔先生欣喜若狂,赶忙骑车苦苦去寻,只是闻而未眼见。在后来的日子里,路遇卖豆腐的好心老汉提供了确凿的石料样本。他带着样本,最终发现了这种自己所求的白面石。它属于沉积岩,篆刻出的作品金石味十足,他视为宝贝,于是,大车小辆,手搬肩扛,运回家二十多吨。用小的电锯自己锯,自已磨,夏天汗流浃背,冬天冰封刺骨,冻得手都开裂。磨石头时,一不小心,就把手磨出血,但他始终不渝,他知道滴水穿石的道理;他更知道成功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承受的苦和累。他从中加工出两吨多可用印石,保证了整个作品的顺利完成。由于白面石质地较硬,刻的过程中右手要多使很多劲。记者观察到乔先生的右手大拇指,肌肉发达,比左手拇指粗了很多,且长出厚厚的茧子。后来乔先生养成了一个习惯,无论去哪里出差,他都会爬山找石头,买印石。
“这是我篆刻的伟人领袖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乔先生自豪的向记者介绍着自己的篆刻作品,而这些是他从1995年始至2000年六年时间篆刻的《毛泽东诗词全集》中的一小部分。130首诗词、1674方印、10020个字、重达2吨的石头、印章装满了60个大箱子……在这一个个令人震惊的数字背后,是他的含辛茹苦,是他的信念坚守,是他的辛苦劳作,是他对篆刻的痴迷和热爱。乔先生认真地告诉记者,自己没有拜过师,都是买了很多专业的书籍自学的,为此,走了很多弯路。他在自学的基础上,四方寻师结友,苦攻书法篆刻且日有新高,月有新貌。每每谈书议画兴起之际,他便磨石操刀,兴趣所致,刀走石转粉沫飞,几分钟时间,便使刻石画面顿时增辉。乔先生的笔法现在已是大刀阔斧,意笔纵横,布局险峻,书体老辣,是国内外很多人之所珍爱。
三、篆刻在成功的理念里……创新
乔先生对篆刻艺术爱好的持之以恒,丰富的人生阅历,加之多年的潜心学习和研究,造就了其扎实的功底和不凡的技艺;为篆刻、绘画、书法创作积淀了大量素材,激发灵感而不断涌现。
乔先生清楚地记得,2006年正月初六,早晨4点半左右,一个“将阴阳笔画糅合掺杂起来篆刻 ”的灵感进入自己的梦乡。他赶紧起身,打破常规,不拘泥古法,大胆地将印文上石,多种刀法并举,精心篆刻起来。经过刻了磨、磨了再刻,多次反复,终于取得了突破,一个全新的篆刻面孔诞生。乔先生称这些印为“和谐印”,将朱文印和白文印巧妙糅合在一起,难就难在每一个笔画的阴阳接头易生硬、失美感、少灵气,巧就巧在阴阳接头处的顺畅、自然、悦目。
现在,篆刻艺术大多在方寸之间进行创作,不适用于当前频繁的展厅展览。鉴于此,乔先生产生了篆刻大印的想法,其大印能完全颠覆了观赏者对“方寸之间”的传统印象和观念,产生了一种令人震撼的效果。篆刻这些超级大印难度大,耗时长,盖印时不好驾驭,但它给人的视觉冲击力特强,艺术效果极佳,尤其适合现在展厅的展览。厅堂里挂上一幅大篆刻作品,更是福气满堂,蓬荜增辉。于是,乔先生精选了300方大印,印在宽1.3米,100米的书画长卷上。其势大气磅礴,蔚为壮观,有一种登高临远的超然脱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随着实践的增加和经验的积累,他思索着要在篆刻艺术上再进行一些创新。一个偶然的机会,乔先生发现篆刻在古青砖上的花、鸟、虫、兽,线条自然流畅,还有一种古朴的风貌。他就想:为何不在青砖上进行尝试、篆刻呢?说干就干,有了这个想法,就到处找古时的青砖。有时,为了找一块青砖,他甚至一天都不休息,家人对此都为其身体担心,提出过种种劝阻的理由,但都无济于事,因为他执着,因为他对艺术的爱。
找到数量足够且适宜雕刻的青砖后,乔先生就开始琢磨着在上面篆刻。相比在石头上篆刻,在砖上篆刻一点也不省事。“每一块砖都非常大,一般有七八斤重。为了雕刻方便且美观,就必须要把它锯成两块。另外还要打磨平整。”乔先生说。在一个个宁静的夜晚就砖刻印,独守面对,独思独行,在艺术的星云间漫步,面对艺术独自畅谈,那是灵感在冥冥中的交汇,他知道,更有所悟;在石与刀的相伴相知里,他逐渐探索出了篆刻技艺上的特色与个性,一方方冰冷的青砖也在他的雕琢下有了灵气和生机。去年,乔先生在此基础上,硬是在一百块青砖上刻了一百个——字形各异的“寿”字,在国内外引起轰动。2007年左右,乔先生开始探索篆刻大印之精髓。从40cm*40cm一直到100cm*200cm……;不同大小的印章,笔画间透露着刻者的刚劲、顽强、毅力。这些印章的亮点还在于乔先生匠心独运地将阴阳笔画糅合在一个字甚至是一个笔画里,使得印面虚实相间、块面结合,和谐共生。
篆刻艺术是篆法、章法、刀法、审美诸要素的完美结合。一方印中,既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更兼刀法神奇的篆刻神韵。 乔先生还通过大量的学习提高修养,多次参加西泠印社举办的创作学习班,聆听教授教诲,接受点化,获益匪浅,步步向艺术的殿堂迈进。“刻印著书谓之福”,是乔先生毕生的信仰、深情不变的追求。
四、篆刻在生命的延续里……传承
在乔先生的心中,一方一人生, 一刻一生情,大型篆刻一世界。一块砖是一块土,建筑是其唯一的功能,借由刻刀则是一种由孕育到新生到创造。艺术创作不在于材质的优劣,在于对材质的理解并发现隐藏在材质中的美及艺术的生命。同一块砖,在不同人的手里,其含义是天壤之别。篆刻艺术发展到今天,已不是书画的附庸,而是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因此,对篆刻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也应该与时俱进。乔先生认为,古砖篆刻有一种古朴、苍茫和粗犷的美,是其它金石印材不能代替的。采访结束时,乔先生信心十足地告诉记者:“篆刻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有着无穷的生命力,我要做的是倾尽我所能,让更多的人来接触、关注、并发扬光大这门艺术。”
今年65岁的乔先生2009年离开了公安的岗位,在工作期间,就有很多人慕名前来拜师,他一一答应下来。在自己的沁园春印社里,常聚集几十人的爱好者师从与他。“徒弟大多是学生,也有社会上的人员;有七八岁的幼童,也有比自己年龄还大的老者,他们爱好篆刻和绘画,我便传授技艺,不收费用,免费提供茶水、纸墨笔砚。”乔先生坦然地笑着说,大家喜欢这门传统的艺术我很高兴,我收徒不为名不为利,就希望大家喜欢篆刻,并将这项传统艺术传承下去,作为我个人,这就足够了。
乔先生是全国有名的篆刻大师,是国家一级美术大师,莱芜市篆刻家协会主席,沁园春印社社长。
后记:在山东乃至全国篆刻界,很多人都知道有位篆刻大师——乔军德先生。听闻乔先生篆刻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大印;亲眼目睹,果不其然。
当我们一行踏入工作室时,乔先生正伏案篆刻。一幅幅巨幅篆刻作品幽静地挂满了墙壁,六十、八十公分的作品比比皆是,如孔子的“仁者爱人”,一米见方的毛泽东诗词作品《沁园春·雪》,一米二见方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颇具视觉冲击力……这些作品完全打破了传统篆刻“方寸之间”的局限,宛若一幅幅连绵凝神的中国画卷,较水墨丹青的灵动之美有过之而无不及,朱文、白文相互糅合,巨幅大印震撼人心,散发出一种古老、别致、宏大的壮美。
乔先生不仅刻得好,写的、画的也堪称名品。求刻的、求写的、求画的、络绎不绝。乔军德先生的篆刻、绘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展览并获奖,作品被收入典籍多部。各类获奖证书、各类宣传报道、各类艺术成就都堆满了角落。有些印章,被英国、法国、韩国等外国友人收藏,越来越多的出国者请乔先生篆刻一方带有民族特色文化品位的印章,作为文化礼物赠予国际友人,加强友谊和联系。外国友人都对乔先生的作品大加赞赏,爱不释手,他们说:“乔先生的篆刻严谨工丽,铁线银钩,精致优雅,布局得当,刀法娴熟,完全已经达到了一个炉火纯青的境界;我们一定要好好的珍藏唉!”
2012年完成的《乔军德篆刻文集》由国家线装书局出版并发行,近日列入社科新学术论丛(第四辑),作家报总编张富英同志在序言中说,乔军德先生篆有所悟,刻有所感,上升为理论,上升为高度,精妙绝伦,堪实罕见、难能可贵。这将是一个填补我国篆刻史空白的伟大壮举。
2014年7月,市篆刻家协会主席乔军德、副主席周兴、石桂利一行三人,应邀到《走进孔子》杂志社,进行艺术探讨和交流,并赠送了大印作品,得到了《走进孔子》杂志社刘社长的高度评价。“该大印颇具视觉冲击力,完全打破了传统篆刻方寸之间的局限,是中国文化的传承。”
在大型篆刻天地里,体现着乔先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表达着乔先生对精神文明建设高尚境界的积极追求,在此,祝乔军德先生在艺术的征程上笔耕不辍,艺术常青,人生更精彩! (记者 王云飞 唐木新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