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宜宾市南溪区纪委获悉,近日,南溪区仙临镇一村干部因违规将自己女儿和前妻列入享受低保名单,在专项清理中被发现,该村干部已受到组织处理。(7月28日,新浪网)
不得不说,低保,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最近频频传出“失守”消息,实在令人痛心。
一些地方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纷纷开展低保核查专项行动,一批错保户、“关系保”被及时清理。那么,为何在农村更易出现错保?对骗领低保应当追究什么责任?如何纠偏,让保障最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的救助款不折不扣、精准发放到真正的低保户手中?
据了解,今年4月以来,宜宾市南溪区在仙临镇试点对全镇村、社干部违规享受低保、违规兼职、违规参与公共基础项目维护、“吃空饷”等4类优亲厚友等问题进行全面清理,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目前,该镇已取消不符合条件享受低保条件的13名村、社干部家属共21人,并责令退还已享受金额和全镇通报曝光,对19人进行提醒谈话,1人进行诫勉谈话,对其中情况恶劣、在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的1名村干部进行立案查处。责令对2名未按程序任职的村干部家属进行调整。对3名村干部家属参与本村公共维护项目的,责令其立即更换人员。
显然,作为一村的村干部,理应知道享受低保的各项政策,但却违规将自己女儿和前妻列入享受低保名单,这样的行为不仅凸显了这名村干部自身素质的偏低,更凸显了基层低保的一系列制度漏洞。
当前国家有很多惠民帮扶好政策,要实行好这些好政策,中央自然要下拨且逐年增加的庞大的资金,然而,这些资金被一些不需要的人领用了,就体现不出这些好政策的价值。
如何医治骗领顽症,让国家下拨的救助款精准地发放到真正的低保户手中?大概还是只有强有力的社会力量来监督,形成专业化社会机构、上级政府、村委会三级力量,才能促使农村低保工作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
因此,笔者认为,要遏制骗领、冒领低保资金,一是需建立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畅通群众举报渠道,让冒牌低保对象及时被发现、被清理;二是加大低保户信息公示力度,引入群众监督。只有全面暴露于公众的监督之下,才能真正让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刘洛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