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三次人口大迁徙 走西口 闯关东 下南洋
2014-05-21 09:24:33   豫闻网   评论:0

    读者杜女士称,她在泰国旅游时和遇见的华人聊天发现,这些华人的祖籍大多在中国的两广、闽台等地,她很好奇他们是什么时候迁过去的。

    喜欢看电视的读者,对“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这些名词一定不陌生。以此为名的几部电视剧,都曾经热播。这些电视剧的历史背景,便是中国历史上三次著名的移民运动。

    近代迁徙

    走西口、闯关东和下南洋

    近几年,伴随着《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等电视剧的热播,“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这些名词被人们熟知。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教授安介生介绍,这3部电视剧,分别描述了中国近代史上三次著名的移民潮。那么,当时为什么会出现移民潮呢?

    19世纪初,黄河下游连年遭灾,破产农民不顾禁令“闯”入东北讨生活,这便是“闯关东”的由来。到了1860年,清政府正式在东北地区开禁放垦,更使东三省人口大增。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前夕,东三省的居民已超过4000万,其祖先大多来自山东、河北等地。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这首脍炙人口的民歌《走西口》,在山西几乎人人会唱。据记载,清光绪年间,晋北地区出现了严重自然灾害,晋北人不得不到“口外”即蒙古地区谋生。这场移民潮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影响深远。

    明末清初,大批不愿臣服清朝的汉族人纷纷移民东南亚,称为“下南洋”。这场移民运动持续了数百年,奠定了如今东南亚国家的人口格局。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和“大槐树移民”一样,有规模大、时间长、时代近等特点,在很多家族的族谱上都有详细记载。尽管如此,在历史长河中,它们仍只是中国移民史的一个片段和缩影。

    三海平原

    华夏先民的聚居地

    按照人口地理学界的普遍观点,移民从人类产生时就出现了。据我国地质、历史、考古和民俗等专家研究推论,距今1万多年前,东亚大陆东侧的海平面比现在低约100米,东海、渤海、黄海是连在一起的“三海平原”。华夏民族和一些少数民族的祖先,便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介绍,当时,云贵高原、祁连山脉和秦岭冰层开始融化,地势较低的“三海平原”逐渐被融冰覆盖,最终形成了海洋,居住在这里的先民开始向黄河中下游迁徙。

    在这一过程中,为争夺生存空间,华夏族的祖先与少数民族的祖先发生大规模冲突。后来华夏族大获全胜,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历代移民

    中国古代几次大规模移民

    在《中国移民史》一书中,知名历史地理专家葛剑雄称,有史记载的中华先民的大迁徙,无外乎政策、战乱和自然环境变化等几个原因。那么,从商王朝建立开始将近4000年时间里,除了上文提到的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和大槐树移民之外,古人还经历了哪些重大的移民运动?河南商报记者一一作了总结。

    先秦时期(特点:主要在黄河中下游流域进行)

    商王朝曾六次迁都,迁都意味着大迁徙;西周初年分封了71个诸侯国,受政治因素影响,当时的移民都具有一定规模。

    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繁,胜方开疆拓土,败方四处流亡,都形成了无法避免的大规模移民。

    这一时期的移民,主要在黄河中下游流域进行。

    秦汉时期(特点:移民戍边)

    秦灭六国后,为巩固边疆,秦始皇迁50多万中原人定居珠江流域,并迁30多万人定居河套地区。

    汉承秦制,继续“移民戍边”,对河套地区、河西走廊、青海东部以及新疆中部进行大规模屯垦。

    魏晋南北朝(特点:大批北方人来到长江流域和岭南地区)

    历史学家统计,经历了“三国时期”,中国人口锐减三分之一,仅剩约2400万。

    西晋建立后,人民好不容易安居乐业,却又发生了“永嘉之乱”。

    “永嘉之乱”时,大批北方人来到长江流域和岭南地区。这种迁徙持续了100多年,史称“永嘉南渡”。

    唐末五代(特点:北方百姓大量南迁)

    公元755年开始的“安史之乱”以及随后的黄巢起义,使人口大量南迁。

    五代时期,中原地区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平静。于是,北方百姓大量南迁,南北人口分布逐渐均衡。

    宋元时期(特点:南方人口数量首次超过北方)

    北宋末年,北寇入侵掳走徽钦二帝,史称“靖康之乱”。这场民族战争,使中原人口再次大量南迁。中国南方的人口数量首次超过北方。公元1161年,南宋和金刚刚签订的和约又被撕毁,史称“宋金毁约”,淮河流域成为战场,当地居民再次被迫南迁,定居长江流域和岭南地区。后来,忽必烈于公元1273年大举南侵,发动消灭南宋的战争,其主战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当地居民为躲避战乱,不得不南迁到珠江流域。

    明清时期(特点:两次“湖广填四川”)

    明朝初年,明玉珍在四川建立的“大夏”政权被明军所灭,两湖居民大量入川,这就是第一次“湖广填四川”。

    明朝末年,张献忠占据四川,大肆屠杀川民,《清史稿》记载,当时的川民“孑遗者百无一二”。清康熙十年,朝廷准许“入蜀屯垦”,大量湖广居民进入四川。这次移民运动历时约105年,被称为第二次“湖广填四川”。

    河南商报记者 姬中贵

责任编辑:bjhtren  来自:豫闻网综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郑州2014年中招政策出台 普通高中志愿减少一批次
下一篇:310国道洛阳段油贩子猖獗 联合大货车司机倒卖油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