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喝水的水槽里倒着鲜奶
□记者刘学增任磊实习生牛一心文记者任磊摄影
核心提示|在国际奶价走跌、国内乳品消费不振等因素推动下,近期,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奶农“倒奶杀牛”现象,河南也被波及。有媒体报道,近日,在河南新乡某养殖小区,卖不出去的牛奶被奶农倒进麦田。
奶农为何遭遇“寒冬”?有何解决办法?带着这些问题,大河报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
这是怎么了?
卖不出去的 鲜奶倒掉或喂牛,维持只能靠卖牛
昨日凌晨3点多,新乡原阳县官厂乡的奶农娄全贵像平常一样起来挤奶。看着牛奶挤进储存罐,他却完全体会不到收获的喜悦。
从去年5月至今,老娄养殖场里的奶牛数量,已经从最初的400多头减少至100多头。如今,每天生产的1.5吨鲜奶,没有企业收购,只能喂牛或者倒掉。老娄说,看着白花花的牛奶从储存罐里流到下水道,妻子不知道哭了多少回。
“现在是‘牛吃牛’啊!”老娄说,他们现在能够生存下来,靠的就是“卖牛”,“奶厂不要奶,没有收入,我们现在只能靠卖牛来维持”。
老娄说:“卖牛的钱买来料,再喂牛,产了奶卖不出去,再卖牛,恶性循环。我们买牛的时候一头得一万五左右,现在也就能卖个五六千。”即便卖成了“白菜价”,老娄还得四处寻找买主,“卖牛的太多了,人家都买不过来”。
卖得出去的 价格一直降,也快撑不住了
位于黄河滩区的另一家养殖场,是原阳县奶牛养殖的“龙头”,养有一千多头奶牛。据其投资人李先生介绍,虽然他们由于几年前同国内某知名奶企签订了供货合同而不存在奶卖不出去的问题,但也快撑不下去了。
“牛奶价格去年还是每公斤4.9元,现在降到3.8元。我们每个月要赔进去20多万元,再这样下去,明年我也得把奶牛全都卖掉!”李先生对大河报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除了河南,“倒奶杀牛”现象也蔓延至山东、河北、内蒙古、黑龙江等地,甚至出现在广东等南方地区。
怎么会这样?
直接原因 进口奶粉冲击+消费市场低迷
“造成卖奶难的直接原因有两点,一是进口奶粉价格持续走低,国内奶源总体过剩;二是我国乳制品消费市场低迷,导致需求减少。”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师毛长青说。
乳业资深分析师宋亮表示,各国对中国、印度、中东等新兴市场过于乐观,导致原奶产量在去年暴涨。但实际上,这几个市场并没有明显增长,所以国际奶价出现了持续下跌。而且国内奶牛养殖业受制于饲料、技术等成本因素,价格要比国际奶价高不少。
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国际奶粉价格持续走低,1吨进口奶粉到岸价比国产奶粉平均低1万元左右,乳品企业更愿用进口奶粉作为加工原料,对国内生鲜乳的依赖明显减少。而去年国内生鲜乳产量增长5.2%,进一步导致奶源过剩。
此外,乳制品消费市场低迷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数据显示,去年前10个月我国乳制品总产量同比下降0.04%,乳品企业收购意愿降低。
“企业都是追求利润的,尤其是国内乳业社会信任度还不够时,他们肯定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奶业专家高腾云表示。
根本原因 养殖和加工分离,奶农没有发言权
据农业部奶业办公室副主任邓兴照介绍,与奶业发达国家大都实行养、加、销一体化经营不同,我国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脱节,乳品企业掌控生鲜乳的收购权和定价权,奶农在价格上没有发言权,“奶少时抢奶、奶多时拒收”,成为乳企和奶农失衡关系的真实写照。
郑州市畜牧局奶业处处长马淑铃也表示,在很多奶业发达国家,养殖和加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在国内,这两者是截然分离的,养牛的不管卖奶,卖奶的不负责养牛。“在两者关系里,奶农是弱势,对定价没有多少发言权,碰到市场波动时,最先受损、受损最严重的往往是他们。”
“奶价议价权掌控在乳品企业手中,形势不好时奶农几乎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极端情况下只能杀牛弃养。”原中国奶协常务理事王丁棉说。
应该怎么办?
短期 做好生鲜乳收购,落实救助补贴
专家建议,政府部门要出台应急政策,督促乳品企业履行收购合同,做好生鲜乳收购,落实奶农救助补贴,将奶农的损失减少到最低;要理顺乳品企业和奶农利益机制,让奶农在价格上吃上“定心丸”。
“从短期看,有关部门可以组织收储鲜奶粉或给奶农发放补贴暂时渡过难关。”毛长青说。
[行动]
1月7日,农业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要全力以赴组织协调加工企业保证生鲜乳收购。同时要切实加大奶业政策扶持和生产救助力度,抓紧落实各种奶农补贴。并派出督导组赴河北、山东、山西等主要产奶省检查指导解决“卖奶难”问题。
长期 构建现代生产经营体制,规模化养殖
专家建议,从长远看,应构建现代奶业生产经营体制,向规模化养殖转变,提升竞争力,从根本上帮助奶农摆脱“倒奶杀牛”养殖悲剧。
“从长远看,必须构建合理的企业奶农的利益共担机制,让奶牛养殖与乳制品加工高度匹配,在利益关系上更为紧密。”
“在国外,企业一般是先有养殖场再进行加工,奶农是乳品企业的股东,二者构成紧密联系的利益共同体。但国内乳业产业是两张皮,奶业养殖和加工企业相互独立,主要靠合同供奶,变数多风险大。”中国乳业杂志社社长冯艳秋建议,中国乳业应向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方向发展,实现产业的融合。
“必须创新奶业生产经营体制。”邓兴照建议,“要积极扶持奶牛大户、联户经营、家庭牧场等经营主体,扶持奶农合作社发展,提高奶农组织化程度和整体竞争力,引导奶农向标准化规模养殖方向发展,引导中国乳业向现代乳业转变。”
“牛”和“奶”的起起落落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全国生鲜乳价格一路下滑,到2009年7月底达到最低点。奶农卖牛杀牛现象严重
2009年下半年开始,生鲜乳价格触底回升,奶业开始恢复性增长
国家出台举措鼓励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散户奶农面临生存压力。2011年6月,一些乳企以“卫生不达标”为由拒绝收购散户手工挤奶,吉林长春等地出现倒奶卖牛现象
2012年以来,由于奶牛散养户大量退出,但是规模化牧场未能填补缺口,全国奶牛存栏量大幅减少,“奶荒”严重,原奶收购价格直线攀升。2014年初达到近年来的最高点,乳业市场“涨声一片”
近期,又出现“倒奶杀牛”现象
相关数据
2014年以来,进口乳制品增长迅猛。在浙江,当地检验检疫局去年共检验进口乳品5.42万吨、2.69亿美元,分别比2013年增长101.5%和140.2%,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前两年(2012、2013年均增长25%左右)。
目前浙江进口乳品种类主要有乳粉、无水奶油、配方乳粉、乳清粉、灭菌乳、奶酪、发酵乳制品、巴氏杀菌乳等,贸易国家主要有新西兰、荷兰、韩国、澳大利亚、美国、法国、波兰、德国等。
本版部分采用新华社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