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看我母亲不放心,下车说:
回去吧,你们放心,他很快就回来
央视一套黄金时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今天将落下帷幕。从这部连续剧播出开始,郑州81岁的老人就成了它最忠实的观众,天天追剧,随剧情的跌宕起伏或心潮澎湃,或百感交集,甚至热泪盈眶。 昨日上午,他请郑州晚报记者去家中,展示了自己多年搜集的100多件与小平同志相关的收藏品,更深情讲述了他的父亲与小平同志在淮海战役时的一段交集,这段往事也改变了他的命运。
一段荣耀家史▶
愿不愿意给穷人的队伍带路?
梁善平的藏品中,有画册、邮票、徽章等,还有难得一见的利比里亚、朝鲜等国家发行的纪念币。梁善平为何对有关邓小平的藏品情有独钟?老人沉思良久,讲述了一段尘封的往事:1948年11月6日至翌年1月10日淮海战役,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中原野战军配合华东野战军由中原地区向豫东商丘和江苏徐州方向推进。
“1948年11月左右,当时我15岁,在商丘睢县尚屯镇梁庄村,傍晚听到外面过军队,全家人都躲到了屋里。后来有人客气地叫门,父亲梁中山便出门招呼。一个警卫员模样的先问父亲是什么成分,父亲答是穷人,对方又问前面有条河(睢县惠济河)知道怎么过吗?愿不愿意给穷人的队伍带路?父亲说‘我知道,我愿意。’”
带路后,警卫员给了一张粟裕签名的路条
梁中山回屋拿了几个糠菜团子就跟警卫员走了。母亲不放心,跟着去送,梁善平也跟了去。到村口,梁中山上了一辆吉普车,车上坐了两个军官模样的人,其中一个下了车,身材不高,操着四川口音:“家属都回去吧,你们放心,他很快就回来了!”
20多天后,梁中山果然平安归来,并称带路很顺利,一直把部队带到豫东永城与安徽交界处一个叫陈官庄的地方。两位首长对他很好,还尝了他的糠菜团子,都说“好吃”。临回时,警卫员给了他一张有“粟裕”签名的路条,凭着这张路条,一路上通行无阻。
新中国成立后梁善平查阅资料:1948年12月4日,人民解放军将杜聿明部包围在以陈官庄为中心的南北只有5000米、东西不过1万米的狭小区域内。1949年1月6日,华东野战军15个纵队和冀鲁豫军区两个独立旅向被围敌军发起总攻,至10日下午,全歼蒋军第二、第十三兵团共26万余人,杜聿明被俘,淮海战役至此结束。
他还查到了当时的历史照片,确认自己见到的那位操着四川口音的首长就是当时的中原野战军书记邓小平!
一张路条和一枚纪念章▶
凭路条,上中学、师范每月可领助学金
梁善平记得很清楚,那张路条上写着一段话,大意是:该老乡忠厚老实,主动给解放军带路,加快了行进速度,应给予奖励。签名是当时的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凭着这张路条,家庭贫困的梁善平上中学、师范期间,每月可领取3元和7元助学金。钱不算多,但足以帮他完成学业。
1950年,淮河发生特大洪水,地处淮河支流的睢县也深受其害。1951年,党中央发出“治理淮河”的号召。梁中山是第二批参加治淮的农民工。巧的是,他在工地偶遇一位军官,竟是当年敲门的警卫员。他现在已经是某部一位领导,参与指挥军民共同协作的治淮工程。
1958年,治淮任务结束了,这位军官送给梁中山一枚“治淮纪念章”。纪念章上有毛主席的亲笔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这枚纪念章和那张路条一起,被梁家人视为“传家宝”精心保存,“可惜1957年睢县发大水,房塌了,路条化为了泥浆”。
梁善平后来在武汉中南电力设计院工作,1970年调到河南电力测绘设计院,1993年退休。他说:“我之所以敬仰小平同志,是因为他既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也是个平凡的人。他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是: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爱着人民,人民也不会忘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