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漯河有受降路 南京有受降井(组图)
2014-05-03 10:29:02   豫闻网   评论:0

    数月前,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工作人员曾前往河南搜集资料,两次赶赴漯河市,探访一条名叫“受降”的路,该路由日本人修建并以日本投降命名。

  据了解,在南京也有一口井名为受降井。

  除了受降路,还有亭、碑

  侵华日军投降后,以第五战区司令官刘峙为首的长官部和郾漯主要官员商定,建受降碑、亭,“以昭久远”。因当时缺少建筑工程方面的专业人才,郭尚武建议,建筑亭子参考当时郾城第一名胜古迹“龙塔古篆”(也就是现在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彼岸寺经幢”)的建筑结构。

  为什么要在漯河新建受降纪念广场?河南媒体的报道中指出,这与漯河的特殊地理位置有关,漯河是日本侵华部队第115师团司令部所在地,常驻日军中将一名、少将五名。西南方向的南阳、方城等地,南面的信阳、驻马店等地,东面的周口,北面的许昌、郑州等地日军,均由此地日军管辖。1945年9月20日,侵华日军第115师团,第92混成旅团、骑兵13警备队,共计31560名日军在漯河向中国无条件缴械投降,侵华日军2971部队的司令官-鹰森孝,在此作为日军指挥官带领所管辖的全体侵华日军向中国投降。

  在日军等待遣返回国期间,中国军队负责人命令他们将竹木街西段,由寨内通向煤市街(现今的公安街)的小土路,加宽取直整修,又运来碎砖烂瓦加以铺垫,筑成宽8米、长约700米的大道。1945年12月上旬,作为铭刻漯河市人民见证抗战胜利的“受降亭”“受降碑”落成于漯河火车站花园内。与此同时,竹木街也更名为“受降路”。

  受降井在栖霞寺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举行,其旧址就在今南京军区大院内。

  南京陷敌八年期间,南京是汪伪政府所在地,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也设在南京,旧址位于中山北路32号国民政府外交部内。因此,在1945年日军投降后,在南京缴械投降的日军有几万人之多。

  据史料记载,在南京接收日军投降工作的,是国民党最精锐的美械部队—新六军。南京地区日军分别在中方指定的地点—汤山、仙鹤门、栖霞镇、浦口、龙潭等地集中,分批缴交武器。缴械后的日俘被集中在汤山、栖霞等地以及南京光华门外的工兵学校、兴中门(即仪凤门)内外的兵站宿舍内进行管理。

  有资料记载,日本投降后的日军战俘在1946年-1947年之间被陆续遣返回国,在集中管理、等待遣返期间,日俘受到了中方人道主义的对待,这与日军1937年12月侵占南京后,任意屠杀中国战俘,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日俘还参加了铺路、挖河泥等一些市政工程,一位“老南京”对记者回忆,他小的时候,亲眼见过日本战俘集体参与疏浚秦淮河的工程。

  
  在栖霞山,还有一口“受降井”,见证着栖霞镇安置日军战俘的历史。栖霞文史研究者张智峰告诉记者,日本投降后,有一批日本战俘、日本侨民被安置在栖霞镇上。由于人多,吃水成了困难,就在栖霞寺前面挖了这口井。井因此被老百姓称为“受降井”、

  张智峰告诉记者,1937年12月,日军在栖霞山下曾屠杀中国军民,栖霞寺内还设过难民营。没想到八年以后,日军就成了阶下囚,可见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真理。记者在栖霞寺前明征君碑亭前看到,这口井至今犹存。

  张智峰说,“受降井”的井壁是当时是挖的,井栏是后来搬过来的。受降井是珍贵的文物,已经被列入了文物普查名单。

责任编辑:lipeisheng  来自:豫闻网综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河南官员自称“高级领导干部”醉酒撕打女记者被免职
下一篇:小长假河南公路运送旅客1085万人 铁路日开行124趟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