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超批发哪里行,请到中原第一城”,来到中原第一城批发市场,看着来来往往的采购交易的商户,记者深切的感受到了这句广告词的内涵。
中原第一城批发市场,位于郑州市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南四环与郑密路向西500米,由中原第一城集团开发运营,占地约800亩,项目总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规划设计“一城三区五中心”,为“中原最大的食品、洗化、百货一站式批发采购基地”。
钢厂变市场 中原第一城成功探索企业转型路
2013年以前,这里是一片荒芜的废弃厂区。如今,这里成为旺市——集聚数千商户的中原第一城,闻名遐迩。
从废弃厂区到繁荣旺市,这里演绎着将“经济转型升级”的国家战略与“创新创业”的时代趋势落地生根的“郑州故事”。
中原第一城里的商户,都曾在市区发展并亲眼见证过郑州市区喧闹的形成,但如今他们远离这种已经让人不适的喧闹,选择如今的繁荣。
曾经,郑州以“商”闻名,近200个专业批发市场星罗棋布,一度是这个城市的“标签”。
批发市场,它包罗日常生活所需的一切,带动了餐饮、娱乐、住宿等一大批周边产业,推动了郑州市的经济发展,扩大了就业。它曾让沉寂中的旧城焕发出无限活力。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很多批发市场都走上了变革的道路,如杭州、北京、河北等地的批发市场,都因阻碍城市发展,不得不寻求变革。
今日的郑州批发市场亦是如此。
2012年,《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以下简称规划)就明确,郑州要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实现“活力郑州、幸福都市”的总体目标。
2015年的郑州两会上,马懿再次在工作报告中明确,郑州要建设以“国际商都”为特征的国家中心城市——居于国家战略要津、体现国家意志、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跻身国际竞争领域、代表国家形象的特大型都市。
按照郑州市场外迁规划,2012年为试点阶段;2013年~2014年为重点外迁阶段;2015年外迁收官之年。
与此同时,经历了技术的革新和时代的涅槃后,今天,电商乃至跨境贸易已星火燎原日渐风靡,在这种新的商业模式中,供应链条中的实体市场的空间已经愈发狭窄。
在新形势下,一个新的命题摆在城市的规划者和市场的运营者面前:批发市场外迁出城,不仅是要在地理空间上将市场搬到城郊、设立更具规模和风尚的商业集聚区,更在于其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商业在革新,经济转型升级的潮流也已深入众多领域,3D打印、工业机器人、工业4.0……这一系列词汇便是最佳注脚。
在此形势下,因产能落后、与生态文明不符,位于中原第一城原址上的郑州增奇钢铁厂2010年正式停产,被倒逼做出改变。
“郑州本是商贸城,我们在想,如果在这里形成商业新业态,应该也能为工业企业转型开个好头”,提起“如何转型”,中原第一城集团总经理助理、项目总策划李勇告诉记者。
经过一番准备,市区不少外迁市场的商户选择在这里落户,一个新市场由此耀眼面世。
以创新的眼光重新审视自身,一片荒芜之地变繁荣——原来的钢铁厂停产后,800多名员工全部在这里实现就业,至今没有一起投诉纠纷。
2014年11月28日,中原第一城开业,一期12万平方米,主要经营洗涤日化和食品,目前1500间商铺,现在已入驻1200家商户,且80%为大商户、龙头企业,一户最多可以租下几十间门面,全部用来做省级代理。
“项目整体完毕后将可直接提供5000余间商铺,30000余个就业岗位,可以拉动周边为项目服务的餐饮、住宿、搬运、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发展,对于提高周边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李勇介绍。
至此,原来废弃钢铁厂实现了“高大上”的“逆袭”,华丽转身的背后更有着看得见摸的着的“效益”。
或许,中原第一城正在踏实做企业的管理者们还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创造一种新的企业转型甚至经济转型的典型“新模式”。
彰显生态情怀 批发市场更有“文艺范”
2014年11月28日,中原第一城洗化百货城圆满开业;2014年12月20日,中原第一城食品城圆满开业。
开业至今,中原第一城批发市场已入驻商户近千家,日营业额近亿元,逐步成为河南食品洗化市场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平台。
如果就此仅仅说这里“建成了市场并成功招商”,还不够,因为这不足以展现中原第一城对商业发展趋势的探索。
郑州的批发市场有很多,成功的也有不少,但如果想要从中挑几个与众不同的,并非易事。
“各地市场一个样。”对照传统模式,照搬照抄不仅早已丧失先机,也与发展趋势相悖,中原第一城因而进行探索。
不得不提的是,与其他市场相比,中原第一城有一些颇显不同的“生态情怀”——在商业寸土寸金、极致利用空间的行规下,其定义为具有生态性的商贸市场,不仅在从厂区改作市场的过程中不大兴土木、避免二次污染,还要在市场里实现植物覆盖率达到30%。
更为有意思的是,钢铁厂原有的冷却塔不仅没有被拆除,通过设计形成地标。“这里成为类似于北京798或郑州二砂那样的艺术品,留存工业记忆”,李勇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