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这里曾经运筹帷幄,决策影响全国铁路,这里曾经见证辉煌,郑铁成为全路第一局。如今,这里即将被夷为平地,获得新生。历史记忆与现实发展犹如两条平行的铁轨。昨日,存在已经57年的郑铁北院6号楼,开始正式拆迁,郑州铁路的记忆参照物,开始走进历史。
现实|郑铁曾经的核心走进历史
建筑是有记忆的。郑州铁路局北院6号楼的记忆里,是一个波澜壮阔的铁路画卷。
为了共享6号楼的记忆,郑州铁路局不少人纷纷与6号楼合影留念。昨日,这座四层小楼正式拆迁,开始走出人们的视野,走进历史。
6号楼是一座苏式风格的小楼,在树木掩映之下,毫不起眼,白色的外墙已经褪色,能让它显得与众不同的是它那尖尖的木质屋顶和大门入口处两根贯通三层的立柱。
2009年,6号楼入围郑州中心城区近现代优秀建筑,入选理由是,它见证了郑州铁路发展的辉煌,建筑为中国传统的坡屋顶形式。
在1985年以前,这里曾经是郑州铁路的心脏,是最高指挥部。“在这里面办公的有郑州铁路局党委书记、政治部主任、组织部、报社、宣传部等党群口。”郑州铁路局退休干部赵声芳说,他曾在这座楼里工作过12年。
记者在郑州铁路局档案馆查询资料显示,6号楼是由郑铁局设计事务所设计,预算总价为393392元,建筑面积为5013.21平方米,砖木混合结构,屋顶是木结构。
追忆|郑州铁路6进党史全发生在6号楼
83岁的杨济恩,曾是人民铁路报(中原铁道报前身)的编辑,1957年,办公楼盖好后,他随着局党委和政治部首批搬进了6号楼。“那时,6号楼是很高档的办公楼,在郑州不是很多。”杨济恩现在说起来,仍显得有些兴奋。
谈到6号楼的重要性,赵声芳告诉记者,郑州铁路局进入中共党史(第2卷2011年印发),总共有6次记录,而每一次6号楼都是见证。
“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1977年,由叶剑英提议,华国锋召开政治局会议,专门讨论研究郑州铁路局的领导班子问题。”赵声芳说,一个地方铁路局的领导班子任免,直接进入中央最高领导的决策议题里,这是很不寻常的。
赵声芳说,通过郑州铁路局班子的直接任免,以此来扭转“文革”在全国造成的混乱局面。郑州铁路的地位,也由此可见一斑。
变故|郑州铁路几分几合版图不断缩小
6号楼不仅见证了重要的人事更迭,见证了郑州铁路权力中心的转移,也见证了郑州铁路管辖范围的起起伏伏。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全路来说,郑州铁路局是第一大局,不仅人多,而且管辖范围也最大。“北临河北邯郸,西接甘肃天水,南至湖北咸宁,东达江苏徐州,跨越6个省份。”杨济恩说。
“之前的全国铁路大局,经过多次的变迁后,如今变成了小局。”赵声芳说,营运里程大大缩减,减少了一半多,从5000多公里减为2000公里左右。曾经管内有38万铁路人,如今一拆分只有十来万人。重生|老楼变身为新调度指挥中心
昨日,郑州铁路局北院的6号楼,以及它旁边的4、5号楼正式开始拆迁。“郑州铁路的时代印记,在逐渐被擦除。”一位铁路人士有些伤感。“但是,所幸的是,它们将以另外一种形式延续。”
未来,在6号楼的原址,将要建立一座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大楼。赵声芳告诉记者,在全路网中,不是每个局都有的,是中国铁路总公司根据该铁路局在路网中的作用,分别布局的。
□记者刘江浩文 许俊文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