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25日,针对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一些“官气”问题,四川彭山县出台了一份“去官气十不准”。这份文件旨在对全县党员干部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近日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热议,有赞成者,也有调侃的声音。(5月28日《廉政瞭望》)
不准在群众面前背着手讲话、用手指着群众讲话,爆粗口、说脏话;不准对基层和群众反映的问题乱表态、放空炮,不准说“不晓得”、“别找我”;不准在出行中让他人提包包、端茶杯、开关车门,不准往车窗外扔东西……这些是“十不准”的其中几条,涵盖的多是生活中的小细节。
据彭山县委书记蔡刚介绍,第二批群众路线开展以来,虽然做了很多实事,但某些细节仍然被广大群众所诟病,如有的干部爱背着手,说话指指点点,烟不离口等等。或许这些点滴行为不至于造成什么实质影响,但在这个全媒体时代,什么都可能被放大。一点“小”官气,可能群众们围观的后果就是“大大”的不满意。
更何况,言由心生,心由行表,官员们的一言一行或许自己觉得没什么,但折射出的可能却是对群众的漠视、对权力的膜拜、自以为是官员的高高在上。所以,虽然网友认为有作秀的嫌疑,但笔者以为,能够直面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终是好事。
这份“十不准”文件,虽然强调的是“不准”,但也缺乏配套的检查方式和惩处办法。所以,“十不准”体现的更多是正面引导的作用,通过教育、反复强调,慢慢将行为矫正,把心态调整过来,久而久之成为自己的习惯。
毛泽东曾经说过,“官气是一种低级趣味,摆架子、摆资格、不平等待人、看不起人,这是最低级的趣味。”我们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在“十不准”的要求下,真正发自内心地意识到官气的表现和危害,不是完成任务,也不为应付检查,而是“应该”或者本就是这样,最终让“不准”成为自己不假思索的思想和行为。如此,官气才能得以根本去除。
作者: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