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王利平,人们就与“纳米 新材料”联系在一起。作为国内最大、世界第三的新材料生产企业,他让这家从零起步的企业与世界500强企业成为战略合作伙伴,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高端导电材料、新兴电子行业、航天航空材料等项目中。
而他,不仅仅是一位企业家,还是一位充满责任感的全国人大代表。从一开始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王利平在备感鼓舞的同时,就感到了荣誉背后人民给予的责任重大。“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反映民意,传达民声”,这是王利平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履职的标准。为了更好实现这个目标,他要求自己必须多听、多看、多学。
为此,他参与提交的议案内容涉及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加大后发地区科技扶持、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加大民生产业扶持力度等,都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采纳和反馈。
他说,为民生发展、科技进步建言献策,既是人大代表履职行权应尽的责任,也是做好人大代表工作的应有之义。在社会调研中,他深深体会到民营高科技企业在社会就业、国家税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创业激情的群体。而作为人大代表,能够把企业界的声音反映给政府,让政府听到企业和员工们的声音,他认为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
为了更深入地走访基层一线,及时掌握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他不仅在宁波市的企业界了解制造业企业目前遇到的困难,在企业内部了解一线员工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还多次赴 连云港、宿迁、扬州三市参与进行“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专题调研。
他说,通过调研和自己的亲身体会,提出建议和意见,把企业家的声音反映到政府相关部门;而作为人大代表,他又把政府的相关决策传达给企业。在角色互换之中,他感觉很快乐。
近期他正在就“新兴产业如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创新驱动机器换人”作专题调研,结合目前当地产业集聚初步形成、重点领域初具规模,但高级人才仍然缺乏、企业技术创新支撑不够、创业融资体系脆弱等情况积极到各有关兄弟企业调研,希望能为中央制定中部地区新产业发展鼓励政策提供更多实用有效的建议和意见。“当人大代表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作为一名来自企业界的代表,我要集合自己的专长,结合身边人、身边事,发现问题,积极履职;通过个案寻找共性,透过现象看出本质,推动问题的解决和社会的进步。”王利平这样总结自己的履职经验。
代表建言一:
要让更多的民企参与污 水治理
长期关注环境问题的全国人大代表、广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利平,在此次全国两会上建议,让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城乡污水处理工程,多元推进,共同治理污水问题。“政府要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污水治理,采用多元化投资机制,打破目前许多污水处理厂建得起用不起的尴尬局面”。王利平代表建议有关部门通过委托运营模式,让民营企业找到一个进入市政建设项目的切入口,参与到公共建设事业的建设中。“这既使政府省去购买设备、招聘人员、后期养护等运营费用,把精力放在对污水处理厂的监管上,也使负责运营的企业可以发挥专业特长,并从中受益,从而推广污水处理厂的市场化运作模式。”王利平说,这是他提出建议的初衷。
据了解,民企参与污水处理,在我国个别城市已经取得了成功,如天津的 创业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业务以污水处理、水务为主,参与建设了多家污水处理厂,并已形成了从研究设计到施工再到运营的污水行业完整的产业链。
允许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污水处理,有利于企业的转型升级,也有助于水污染治理及环境的保护。
在浙江风风火火进行的“五水共治”项目更是不乏民营企业的身影,继去年11月有民企自掏3500万元建污水处理厂后,近日又有多家民企慷慨解囊,捐资7780万元助力“五水共治”。
治污水其实不在水,而是在岸上。王利平说:“通过以治水为突破口,淘汰落后产能,搞技术改造,减少污水产生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只有岸上的企业规范化排污,才是根除污水问题的症结所在。”
针对污水治理项目投资大、周期长,王利平建议政府在政策、法规上给予协调、支持,减免各种税费,加大污水处理收费的立法力度,给企业一定的资金支持,使办污水处理厂的企业能产生较好的收益,以利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实行经营市场化、运作企业化,建立多渠道的污水治理融资建设体系,实现多元化经营。
他说,在“治”的同时更要“防”,做到防治结合,最终实现“美丽中国”的民生梦想。
代表建言二:
鼓励企业机器换人
近日,广博集团一个文件夹生产分厂来了一位“新同事”。根据测算,这位“新同事”,每分钟可生产文件夹120个,日产能超过了30个熟练工人。“机器换人”让这家生产企业着实尝到了甜头。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劳动力短缺以及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人口红利减退、制造业高端化发展趋势,对生产效率和机械化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90后”职业观念的变化,让他们不愿意在生产线上做简单的一线工作,大量外资企业、国内先进生产企业出现了劳动力的短缺,使得企业需要使用机器手、机器人来代替,越来越多的制造型企业从向人口要“红利”转为向机器要“红利”。
全国人大代表、广博控股集团董事长王利平建议优化政策体系,实施差异化扶持政策。对企业通过较少的自主改造投入但市场价值较高并能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技术改造项目,加大支持力度,探索制定重点鼓励的设备应用目录。
有资料显示,改造现有企业,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扩大生产能力,比新建同等生产能力的企业可节省投资2/3,时间可节省50%左右,设备、材料可节省60%。
他建议政府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信贷规模和利率水平向“机器换人”项目倾斜,对重点项目实行中长期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提出限定标准。探索设立工业企业应急转贷基金,优先“机器换人”项目贷款转贷使用。
“‘机器换人’工作是一项高技术含量、专业化的工作,机器种类繁多,更新尺度把握困难。目前缺乏专业的‘机器换人’设计服务单位和能够提供个性化换装的中介机构,机器制造企业和需求企业之间缺乏专业化对接的桥梁。”王利平说,政府就是要做好这个桥梁的沟通、协调、扶持工作。
他说,在对企业界调研走访时听到的普遍心声就是“花个几十万、几百万购买先进设备并不难,难的是目前企业的技术能力能不能跟上,将人真正解放出来。许多企业虽然买进了一些国外设备,但却在软件匹配、人员培训上捉襟见肘”。
“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推广‘机器换人’的最大现实困境是引进设备后的自我改造过程。”他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加大对企业“机器换人”的信息支持,将国内外一些好的做法及时传达给企业,让企业少走弯路。
据了解,自去年以来,浙江省“机器换人”项目的全面铺开让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将智能机器引入日常的生产中,“机器红利”正在优化资源的配置。
日前,该省印发了《进口机器换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今后三年将以“提高进口装备在有效投资中的比重、实施一批重点进口机器换人项目、推动装备制造业招商引资”为主要任务。
通过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与政策引导相结合、坚持引进与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坚持促进进口“机器换人”和“腾笼换鸟”、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坚持引进装备和招商引资相结合,浙江省计划每年实施5000个“机器换人”项目,实现5000亿元“机器换人”投资,推动工业生产方式由“制造”向“智造”转变。
代表建言三:
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发布机制
近年来,国家虽保持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高压严打态势,但食品安全事件仍层出不穷,公众对修改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呼声也渐渐响起。
披着牛皮的狐狸肉,通过沃尔玛等大型超市,赫然进入百姓餐桌,诸如此类的新闻,隔三差五见诸报端,对人民的健康和食品安全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食品是民生之本,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着国民经济、和谐社会的协调发展。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触目惊心,让老百姓失去了起码的安全感,“吃动物怕含激素,吃植物怕含毒素,喝饮料怕掺色素”。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全国人大代表、广博控股集团董事长王利平认为,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多为“分段监管、多部门监管”的形式,不仅易造成监管失位,且在执法过程中更存在着交叉和空白地带,而造成了部门间责任不清、推诿扯皮现象严重,这也是我国当前食品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此,他认为要加强协调、理顺管理部门权限责任,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形成监管合力,做到监管工作无缝衔接。同时要加大对日常类食品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中型以上食品生产企业,按风险高低确定各企业抽样样品数量,实行常态化监管;提高超市上市食品门槛,建立食品类商品生产环节分级检验制度;加强对大型 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 原材料市场的规范,建立经营户准入制度与信誉等级制度;加强对“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各类小作坊的动态巡查监管。
他建议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发布机制。有关职能部门定期公布食品安全生产企业名单,对假冒伪劣产品及时曝光,增加透明度,让社会监督。探索建立质量等级划分机制,制定切合实际的合格产品标准,使制度既能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降低成本,又能保护消费者健康权益。“食品污染物检验也至关重要。但目前有些检测方法非常精细,花费高,需要熟练的专业人员,一些地方尚缺乏快速准确鉴定食源性危害因子的技术和能力。”王利平建议政府统筹规划,分片区在全国设立食品质量检验检测点,加大必要的检测设备配备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快速检测设备和高素质工作人员的配备力度,将监管的关口前移,强化技术支撑和人员培训,逐步建立“资源共享、结果互认、信息共用”的良性监管机制,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水平。